传媒矩阵 - 会员中心 - 投稿 - 投诉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工作人员查询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文坛艺苑 >

“梅花香自苦寒来”——文/余德泉

编辑:张可杨 时间:2020-11-16
导读: www.ddsjmt.com

网址:www.ddsjmt.com

梅 花 香 自 苦 寒 来

文/余德泉

这里主要谈我经历的艰苦生活。

小时候家住敦梓场,房子是稻草盖的。夏天碰上大风,稻草常被吹走。记得有一年夏天大风大雨,前面房顶被风吹开以后,一家人挤在后面的屋角里,母亲他们忙着接水,婆即奶奶就不停地作揖请菩萨保佑赶快让风雨停下来。在中学读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稍,下者飘转沉塘坳”那种情景,可以说体会比谁都深。

下乡以后,落脚在大石乡一个名叫大豆地的地方。由于就是我母亲带着我们两兄弟,没有人帮衬,只给我们一间危房,一边墙是倾斜的,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灶屋挂角搭在屋外,母亲和我找些竹木枝条围成半圈,以挡风雨。可能是我考上北大后的第二年,房屋终于倒塌了,母亲和弟弟幸好未伤。无处可住,才被安排到正奉沟一间侧屋里。

从小学到初中,一年四季我基本上都打赤脚,一双鞋只有在冬天最冷的时候穿。大豆地距离大石小学有八九里路。从家里到小学,每天都是打赤脚来回。冬天很冷,就带着一个烘笼子,里面烧一块木炭或者榨油剩下的油枯,上面盖草木灰保温,上课时就将脚放在烘笼上取暖。进初中就不带烘笼了,穿鞋的时间也多一些,但母亲给我做的鞋,也尽量在参加活动与最冷的时候穿。初一那年已到冬天,一位老师见我还打常赤脚,说想把他一双鞋给我穿。那时我只有一米三几,鞋大了,也就作罢。高一初冬,钟寿祺老师见我衣衫单薄,尽管他一个人的工资要供养全家八九口人,还是毅然将他的一套绒衣裤给我穿了三年。这个恩德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家里没有劳动力,种田就是一大难题。春耕时节,家里分的田,放学回家,有时我也去犁。因为我个子小,田水又深,有一次犁陷在泥里,我用尽全身力气,左拔右拔,虽然拔出来了,膝盖在犁背上碰了好几下,鲜血直流。回家母亲见了,赶紧找草药捣烂给我敷上,才没有感染。那时农民都要交公粮,也就是田亩税。公粮要送到四十里外的水尾镇粮库。我家上交的我也去送过两次。那时我才十二岁多,身体也弱,只能勉强担四十斤。记得第二次送粮在返回途中遇大雨,我和几位乡邻跑到附近一农家躲雨,几分钟之后又过来几位,我们都不认识。他们没到屋,有些钻到一个小茅棚里,三位走最后的坐靠在一棵离我们好几十米的大树下。没想到一个炸雷下来将那棵树撕成两半,听说坐在中间那位竟被雷劈死,两边的也晕了过去。我们听了十分惊恐,不知所措,更不敢去看。至今一想到当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

叙永初中在县城里,是叙永当时唯一一所初中,我能考上,可说是很幸运的。我们班由大石乡和邻县贵州赤水县宝源乡来的学生组成,有二十多人,才考起四位。家离县城120多里,没有公路可通。即使有,我也没有钱买车票。只有一种选择,就是走路去上学。开学了我一个人担着简单的行李,穿着草鞋,早上天刚亮就出发,翻山越岭,边走边问路,直到下午五点左右才到学校。到达学校时,脚上已被草鞋打了很多血泡,破了的还在流血。把草鞋脱掉,找校医搽点红汞之类,虽然还有点痛,也没多想,因为注意力集中在开学以后将会是怎样的情景上。从上初中到高中毕业,每年寒暑假回家,上学,上学,回家,这120多里我都是步行。

由于家里很困难,我也要尽量考虑给家里减轻负担。买点纸笔之类,我就搞点勤工俭学。途径只有一个,就是间或利用星期天到矿山上去做临时工。有座矿山离县城有二十多里路,我早出晚归,就到那里担矿石。每担七八十斤,一天担六七个小时,中餐就吃几个红薯,每次回到学校都晚上七八点钟了。尽管很累,得的工钱也才两三角钱,心里没有觉得痛苦。

高三第一学期,毕业班都集中到泸州统考,地点就在市内的忠山。川滇公路从泸州经过叙永,到泸州是可以坐车的。但我无钱买票,还是只有走路。叙永到泸州240多里,我和几位家庭困难的同学一起,两天走到。大家在路上说说笑笑,也就忘记了疲劳。1996年8月我到泸州,又去忠山一趟并写了一副对联《重游泸州忠山》。联云:

措款无方,三百里走来泸市;

寻踪忆旧,四十年独上忠山。

三百里只是一个概数,是化零取整的用法。

这些经历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完全不可想象,但是当年不只我一个人,不少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只是我的艰苦程度更高一些而已。这些经历苦是苦,但对我也是很大的磨练。文化大革命初期搞步行串连,我同几位老师一起上井冈山,四五百公里,也是走过去的。沿途碰到一些过路车,有的老师生长在长沙城,没有走过长路,也想搭,但我想步行是为了锻炼自己,不应当改变这个理念。我不仅同他们谈了我的认识,还将他们带的东西全部集中到我的身上,于是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有车不搭,今天看来颇有些愚蠢,但没有动摇自己的理念,坚持步行到了目的地,不也是一种胜利吗?这种胜利的取得,就我而言,过去的吃苦和磨炼,也奠定了基础。我是一个一定目标就不肯轻易放弃的人,碰到困难也不会轻易屈服,我感到正是小时候的这种艰苦,特别是一百里两百里几百里的走,不走到底绝不回头,培养了我这种精神和意志。一本书写几年不放手,正是来自这种精神和意志的支撑。《警世贤文·勤奋篇》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根据我的经历,总觉得青少年时代生活太好了,一点苦也不吃,对其将来独立生活和事业的建树,有百害而无一利。

满六十岁时,我写过一首《江城子·六十初度》:

孩提岁月忍煎熬。屋无茅,腹空号。励志晨昏、沟壑自为桥。不向邯郸寻梦枕,三场试,到京郊。

十年劫火在难逃。慰穷聊,借书抄。古帙新文、检读到今朝。荒拓山原披路径,行万里,夜焚膏。

这首词大致概括了我前六十年走过的路。六十岁以后我的工作环境改善了许多,但步子仍然在艰苦中行进,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我现在一天还要工作七八个小时,只要身体撑得住,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作者简介

余德泉,1941年生,四川叙永县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中南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湘江书画院院长,中南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领衔导师,我国首位对联学研究生导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湖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民盟湖南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兼湖南民盟书画院院长,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语文四品》《笑话里外观》《古汉语同义虚词类释》《诗律、词律、曲律和联律》(《古代汉语》中的四章)《对联纵横谈》《中国长联三百三》《天下名联》《对联通》《对联格律 对联谱》《得月斋联稿》《余教授教对联》《古今绝妙对联汇赏》《古今茶文化对联观止》《余德泉诗联新稿》《余德泉对联文论》《简明书法教程》《章草大典》《章草传帖》《章草论语》《余德泉章草论语》《余德泉书自撰作品集》和《余德泉诗联书法新集》等。主编有《书法通》《清十大名家对联集》《湖南楹联》等。

其理论成果和学术活动多具有开拓性意义。长于章草、隶书、行书、帛书、楚简等多种书体。先后五次在长沙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中一次展出用八个民族九种文字书写的对联。曾应邀到台湾淡江大学、澳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讲授楹联与书法。2007年获中国楹联学会首届梁章钜奖第一名。

责任编辑:张可杨
合作伙伴

湘ICP备20002094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63号

未经本单位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湖南麓山律师事务所 李沫律师 湖南简单律师事务所 曾继明主任

技术支持团啊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