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南台寺听箫 (文/ 刘鸿伏)
南台寺听箫
文/ 刘鸿伏
时在庚子八月十三,夜宿南岳之南台寺。
暮色从群山升起,孤鸟高飞。寺中木鱼声起,敲得岁月深如老谷幽潭。
八时许,居士前导,出寺之后门,石径陡窄,灯火幽暗,满山虫声唧唧,秋风爽然满袖。石径尽,汗出。登顶见危墙蜿蜒,中有七层宝塔与莲花浮云烟中,夜鼓数声,懼然而惊,疑非人间。
居士轻叩僧舍,与屋内问答有顷,木门方吱呀开启。一中年僧者出,面相高古,深目高颧,袍袖飘飘,疑为几百年前人物。略略寒暄数语,僧者趺坐塔下,从袖中出一陶埙,寂静有顷,忽呜呜呜咽咽吹将起来,其声苍凉荒旷,如朽木扔深潭寒泽中,从诸山之巅推荡开去,愈荡愈远,往复回旋,令人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思。
此际月出东山之顶,如白银罗盘一般,渐高渐大,愈大愈明,树影摇曳于粉墙,人影散乱于地上,与水墨画相似。
吹埙毕,僧起身回舍,以为止于此,未免有几分失望。
正欲归去,又听僧舍木门响,两僧次第出,一小僧手持木盘,盘中有小盅数枚、紫砂壶一把。前僧执尺八,不着一语,迎风立塔影下,指按尺八五眼,吹的是东洋樱花歌,月下听来,一点也无海国那边花月美人的绮梦艳想,倒觉得一派秋声秋意,胸肺间栖满寒蝉,这山中月色也仿佛旧时月色了。
如我这等俗物,于音律器乐之类自然是门外汉,而紫砂壶中香茶,倒是能品出些许滋味。我问那颇有几分儒雅的筛茶小僧:此茶入口有陈香,味在齿颊间留连,莫非荒山古茶树上采来?小僧莞尔,回道:施主竟也是一个懂茶的?失敬失敬!双手合十,样子愉快极了,有点忽遇知己的感觉。
吹尺八的僧人一曲甫毕,若有所失,说:两位施主不喜欢东洋的尺八么?
居士哈哈一笑:法师吹得高明,可惜对牛弹琴了。
我说,我们听不懂尺八,倒是听得懂箫的,不晓得法师能吹箫否?若能在此高山之巅,明月之下,古刹之中,听上一两曲,岂不是人间难得的耳福?
法师微笑,又从长袖中出一箫,坐石上,轻声细语说:那我不妨先吹一曲,要请两位居士指教的了。
箫声起,如流水相似,在微凉的月色与苍茫山谷中漶漫婉转,仿佛是从袍袖间悠悠溢出,又仿佛千万根游丝柔柔地伸向时空中的角角落落,直搔得你的心尖痒痒麻麻。似有轻寒乍然袭来,花苞齐绽,方寸之间暗香浮动,渺渺茫茫,似有还无。
居士点头:好一曲梅花三弄!直吹出一种孤标闲逸、不食烟火气象来!
法师的脸上露出惊讶神色。说:今晚是遇上高人了,真让人快乐!
于是一起品茶,闲聊。
我说:法师能吹埙与尺八,又能吹得如此好箫,也算不辜负这山中的清风明月与悠闲岁月了。不似我辈碌碌红尘,为蝇头小利或一官半职争得乌眼鸡相似,疲累不说,这份无趣,已让人难以忍受。法师能放下一切,落得逍遥自在,虽然青灯黄卷、晨钟暮鼓未免寂寞清淡些,却心有所归,吹箫品茶,远胜红尘。
法师抚箫不语,亦不着形相,仿佛花非花,箫非箫,一切空相的样子。
复饮茶,看月,看月下寺庙的飞檐与无有头尾的山脉。寂静中虫声愈响,泉瀑愈幻。
仰望天空,见密匝匝繁星挤在深邃的苍穹,透出一种神秘诡异。
居士凝视手中小小茶盅,忽然说:山高月小人似芥。
良久,我答:庙古经残箫如霜。
吹箫的法师与斟茶的小僧对视一眼,幽幽地笑了:难得两位如此风雅,今夜因缘殊胜,不如再吹一曲,以助雅兴如何?
我说:求之不得!当此良夜,何妨充一回风雅之人呢?
居士点头:姑且妄充一回知音吧。
于是箫声又起,这回吹的竟是《春江花月夜》。
吹箫人眼前心底,一派春江月色,繁花盛开。听箫人却如坐忘川,化身千亿,在花月涟漪中悠悠荡荡,悟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月落乌啼,人影如幻,只有箫声,在树叶和草尖徘徊,在寺庙的瓦楞与菩萨的衣褶上流过,愈见世间的寂寞。
南台寺巍然如慈悲古佛,趺坐于出尘的箫声中,在月色的峰峦上,在流水的慢板里。诸法空相。无尽佛。弘一师曰:悲欣交集。
山中草木虫蚁以及一切有生,因有南台寺以及南台寺的箫声,都觉有情。
更深露重,合掌胸前,道声再见,步仄径,归于僧舍。心似孤鸿,无枝可依,忽得暂歇。
得诗数句,以记南台寺听箫:
月光做的箫
在耳边
碎成流水
蝉
摁住箫孔
让细微的风
走进林子深处
如红尘中
那个失意的人
循着一朵莲花
来赴
无人相邀的约会
陌生的世界
时间老得飞快
老得如此
风姿绰约
一声叹息
落在心坎
昨夜忘在山间的
那袭僧袍
是头上的霜雪
作者简介
刘鸿伏,湖南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作家、学者,已出版文学和文化专著35部,其中散文集《父老乡亲哪里去了》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选入2017年中国农家书屋目录,文物考古专著《遥远的绝响》入选中华百年文博精华20部著作之一。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及瑞典文出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