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铸忠诚 ——何叔衡对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历史贡献
血铸忠诚
——何叔衡对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历史贡献
作者:曾昭才
编者按
何叔衡既是毛泽东主席的挚友,又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明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大庆,为了向党的生日献礼,特刊载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研究员曾昭才的《血铸忠诚——何叔衡对中国共产党作出的的历史贡献》一文,供大家学习。
前 言
何叔衡,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年份,回顾何叔衡同志在党创建前后的历史贡献,对于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光辉历史,学习和汲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品德、情操和精神,并沿着由他们所开启的道路继续前进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期,传承红色基因,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积极作用。
何叔衡,字玉衡,号琥璜,学名瞻岵,1876年5月27日出生于湖南宁乡杓子冲一个农民家庭。
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文联原主席谭仲池(右二)和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曾昭才(右一)赴何叔衡故居和宁乡市档案馆实地调研,图为调研座谈会现场。
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二人志同道合,成为挚友。1918年4月,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后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人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参加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何叔衡与毛泽东一起出席党的“一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1927年,马日事变后,在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并编在特别班学习。徐特立曾说,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同志里,叔衡同志政治上很可靠。
1930年7月回国后,何叔衡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营救被捕同志,组织革命者去苏区。1931年11月,何叔衡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了中央工农政府的领导工作,被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跟随留在赣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为了纪念这位建党功勋和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烈士,本文就何叔衡同志对创建中国共产党所作的历史贡献进行简要概述。
何叔衡烈士纪念碑。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前的贡献
1.传播革命思想 影响志士仁人
何叔衡从小读《四书》《五经》,考中清末秀才。县政府让他去管钱粮,他却愤于衙门黑暗腐朽,坚决拒官不做,甘愿回家种田、教私塾。在乡间教私塾的5年里,他教导学生关心时事,给学生们讲岳飞、文天祥的故事,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的历史,鼓励学生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南首先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在宁乡云山书院执教的何叔衡欣喜若狂,他带头剪掉自己头上的辫子,并在学校积极宣传同盟会的纲领,旗帜鲜明地揭露清朝政府腐朽媚外的罪行。
1920年7月,毛泽东发起创办文化书社,以传播新文化和新思想。何叔衡慷慨地拿出自己勤俭节约储存起来的钱支持书社,还四处奔走,积极为书社筹集资金。当时长沙县知事姜济寰是他一个学生的父亲,思想比较开明,于是何叔衡邀毛泽东一同拜访姜济寰,取得了姜济寰对书社的支持。在姜济寰的影响下,商会会长左学谦、教育界知名人士朱剑凡等人都资助了文化书社。文化书社正式营业后,何叔衡不仅在任教的楚怡学校设立贩卖部,而且在老家宁乡创办了分社,为传播马列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何叔衡也开始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1920年9月,何叔衡被聘任为《湖南通俗报》编辑所所长,他特意邀请毛泽东参加第一次编辑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他首先向与会编辑们分析湖南政治、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提出将《通俗教育报》改名为《湖南通俗报》。接着,他提出办这份报纸的基本方针:“《通俗报》是对一般群众进行教育的武器,文字必须浅显生动,短小精悍,尤其是要根据事实说话,不要专谈空洞的大道理。”毛泽东的主张被何叔衡等人接纳。9月11日,《湖南通俗报》以崭新的面目出版,大量刊登宣传民众联合、妇女解放、劳工神圣、文学革命、反对军阀等新文化新思想的文章。文章以白话文为主,生动通俗、短小精炼、尖锐泼辣。不仅一般市民和工人爱读,有些中小学将它定为课外读物。毛泽东称赞道:“这一年的《通俗报》办得很不错。”为了扩大报纸的影响,何叔衡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和馆里的经费,用通俗教育讲习所的名义,以补助薪金的办法,在全省许多县聘请了一批思想进步的小学教员,下乡向农民作读报宣传,不仅扩大了新文化的传播,而且为促进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开辟了新的途径。
此外,他借助通俗教育馆这一阵地,广泛联系青年群众,向他们讲解革命道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一次,有几个女知识青年来教育馆向他请教,问到妇女何时才能自由时,他反问她们说:“你们看,带到小吴门外杀头的有没有女的?”女青年回答说:“没有,尽是男的。”他便告诉她们说:“如果带去杀头的十人中有两三个是女的时候,就是你们自由快到的时候了。”他这风趣的谈话,意思很明白,妇女自己要为自身的解放而进行斗争,才是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
2.领导学生斗争 团结组织群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回到湖南组织青年学生声援北京五四运动,何叔衡全力协助毛泽东,积极组织开展湖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0月10日,何叔衡与毛泽东等人组织长沙学生、工人、市民万余人游行示威,要求制定湖南省宪法,实行湖南自治,遭到反动当局镇压。1919年冬,毛泽东发起组织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何叔衡积极参与。
12月4日,何叔衡在楚怡学校主持召开长沙市各校师生代表会议,按照会前与毛泽东讨论的意见,向大家说明了“驱张”斗争的意义和策略,提出“张毒一日不出湘,学生一日不返校,教师一日不受聘”的斗争口号,得到代表们的赞同。会后,毛泽东、何叔衡又召集新民学会会员、省学联骨干举行紧急会议,决定组织“驱张”代表团,分赴北京、上海、广州、衡阳、郴州、常德等地,争取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
毛泽东率领代表团上北京,何叔衡于1920年3月1日到达衡阳,与代表团成员一道,以衡阳三师为基地,衡阳学联为核心,并通过蒋先云、夏明翰等进步学生,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举行大规模的集会游行,声讨张敬尧祸湘的罪行,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他还利用驻衡直系军阀吴佩孚与张敬尧的矛盾,带领群众向吴佩孚请愿,促使吴佩孚对张敬尧施加压力,并联络湘军首领谭延闿等率军向张敬尧进逼,终于迫使张敬尧于6月11日狼狈逃离长沙。驱张斗争的胜利,驻衡代表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盛赞何叔衡: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3.创建党团组织 发展革命力量
1918年4月,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等经过长期酝酿,成立新民学会。何叔衡是年纪最大的会员,但他热心于会务工作。之后大半年时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为赴法勤工俭学在北京、上海等地奔波,何叔衡成为在长沙的会务和通讯联络的实际负责人。新民学会从最初追求向上的青年进步团体,最终发展为革命团体,会员中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就有37人,很多人都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很好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920年8月,何叔衡与毛泽东等又发起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以研究关于俄罗斯之一切事情为主旨”。他们利用一切社会关系,积极推动研究会的工作,介绍任弼时、萧劲光等第一批留俄学员于9月赴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后来,又介绍了彭述之、刘少奇等人去学校。同年冬,受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的委托,两人与彭璜等建立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八个发起组之一。
4.参加中共一大 共创全国组织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成员李达、李汉俊商议,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上海发起组代理书记李达,给毛泽东发来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信件。29日,毛泽东、何叔衡前往上海代表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大会,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稍知内情的谢觉哉在日记上写道:“午后6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之招。”(注:日记中这5个圈,代表“共产主义者”5个字,以为保密。)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期间,会场突遭巡捕搜查,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大会完成了中共“一大”议程,并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面貌也从此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后的贡献
1.创建中共湖南支部 发展共产党员
“一大”会后,毛泽东、何叔衡由上海回到长沙后,开始组建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先后发展谢觉哉、姜梦周、夏明翰、郭亮、杨开慧、易礼容、毛泽民等革命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10月,长沙的党员超过10人,建立中共湖南支部的条件成熟。
1921年秋天,在长沙城外的协操坪丛林里,毛泽东、何叔衡主持开会,毛泽东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情况及其党纲、决议,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毛泽东被选为支部书记,何叔衡、易礼容为支部委员。会议决定把发展党的组织、组织工人队伍、领导工人运动和培训干部作为支部当前主要任务。
此后,何叔衡主要从事党的建设工作。中共湖南支部成立后,派共产党员深入各学校、报社、工厂的先进分子中交朋友、做工作,慎重地吸收学生、教职员、新闻记者、工人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先后在长沙市内的船山学社、湖南第一师范、省第一中学、省甲种工业学校、省商业专科学校和粤汉铁路新河车站、湖南造币厂、黑铅炼厂、电灯公司、第一纱厂中发展党员。随后,又在衡阳、安源发展党员。
从1921年冬至1922年春,经过何叔衡和毛泽东及支部成员的共同努力,长沙、衡阳、平江、安源、岳州、常德等地都先后发展了党员,有的地方建立了党的小组或支部。中共湖南支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省级党组织。它的成立,使湖南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1922年5月,中共湖南支部改为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领导了湘区第一次工人运动。
2.创办新式学校 培养革命骨干
1922年8月,何叔衡与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所干部学校。
自修大学将原来的船山学社藏书楼改为图书馆,大量采购进步书刊,包括《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新青年》等,还创办理论性杂志《新时代》,经常翻译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刊登运用马克思主义探讨和分析中国革命问题的文章。该校具有鲜明的平民主义教育的特点,是一所开放式的大学,学生可以在校内学习,也可以在校外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决定学习的科目数量。其学习方法将旧制、被动的求学变为主动的自学,实行自己看书,自己思索,共同讨论,共同研究与老师辅导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9月,自修大学增设补习学校,何叔衡任主事,着力培养青年,主持招收学生120余人。自修大学和补习学校为党培养了毛泽民、郭亮、夏明翰、陈佑魁、姜梦周、陈昌、罗学瓒等很多优秀干部,何叔衡因此赢得了“湖南党的老母鸡”的美称。何叔衡不但经常教育学员要为革命而学习,而且也身体力行,他在自己的房子里写了一副“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的对联。
1923年11月,湖南自修大学被军阀赵恒惕下令封闭后,何叔衡协助毛泽东创办湘江学校,继续培养革命人才,并于1924年担任湘江学校校长,一度名满三湘,在校内引导不少人秘密参加了党组织。自修大学虽然只存在2年多的时间,但其影响力如惊雷般响彻神州大地,诸多社会名流如蔡元培、章太炎、陈独秀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是“各省新设大学之模范”“高等教育普及之先导”“社会自由制度实现之先导”。自修大学和湘江大学是培养湖南革命干部的摇篮,被誉为“湖南革命的总汇处”。
3.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组织营救共产党员
1927年马日事变后,何叔衡前往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对外公开营业,承印商标簿记等,对内专门印刷党的文件和刊物。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坚持党的地下工作。
1928年6月,他奉派赴莫斯科学习,参加了正在这里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何叔衡在莫斯科学校刻苦地学习,当时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存在着复杂激烈的斗争,何叔衡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重大政治问题的判断十分准确,而且行动果断,同在莫斯科学习的徐特立、吴玉章、林伯渠等几位老同志在政治上都是跟着何叔衡走。
1930年7月,何叔衡从莫斯科回到上海,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主要负责人,组织营救被捕同志,将暴露身份的同志转往苏区。
他的两个女儿和女婿先后被捕。虽经组织营救,他的女婿夏尺冰仍被湖南军阀何键惨杀在长沙大马路上。夏尺冰是他的至友夏果雅的儿子,从小就在何家,很早入了党,曾由党组织保送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在北伐军中任营指导员,大革命失败后由省委派任中共宁乡县委书记。当他得知夏尺冰牺牲的消息,十分悲痛,并教育女儿说:“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不应死在病床上,他一定要死在大马路上!”
4.建党初期严明党纪 肃贪反腐
1931年秋,何叔衡到达中央苏区。此时,毛泽东任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主席,他对何叔衡的到来十分高兴,力荐何叔衡担任工农检察部部长。
何叔衡每天随身带着“三件宝”——布袋子、手电筒、记事簿,起早贪黑,走村串户,亲自调查核实苏维埃机关、企业和合作社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等情况。带回了许多了解到的情况。如:相当一部分县、区政府,单靠行政命令去解决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干部吞没公款、多吃多占、贪污腐化的问题。
1932年2月10日,毛泽东到中央工农检察部检查工作,表扬何叔衡等人的出色工作,并一再强调检察部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苏维埃政府机关里,仍有一些不顾党和根据地事业而唯利是图的不纯洁分子,有的手中有了点权就大手大脚,浪费公款公物毫不心痛,败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声誉,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损耗了根据地大量的资财,给革命带来严重危害。毛泽东要求,要下决心刹住苏区内出现的这股贪污浪费歪风。为了加强检举、监督力度,经何叔衡提议,毛泽东批准,工农检察部增设了控告局。随后,在各机关单位、街道路口到处可见到一种特制的木头箱——控告箱。
2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人民委员会第七次常务会议,决定组织临时最高法庭,由何叔衡兼任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身兼数职,检察、民政、司法等工作都由他主持,任务繁重,但他工作严肃认真,不畏危险,对干部一视同仁,坚决进行反腐肃贪,提出“严明党纪,坚决打击一切贪污腐化分子”,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在何叔衡的带领下,工农检察部查获并严肃处理了很多腐败贪污案件,如严惩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等,在苏区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使人们看到了共产党铲除贪污腐败的决心。苏维埃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5.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年近六旬的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
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何叔衡在长汀突围战斗时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实践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矍铄老翁何叔衡,建党初期立殊勋。作事不辞牛荷重,感情一堆烈火腾。平日能谋更善断,赤胆忠心无与伦。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青。”何叔衡的老战友、诗人萧三在《怀念何叔衡》一文中这样写道。
1937年,在延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6周年大会上,毛泽东在为牺牲同志默哀的名单中念到何叔衡的名字时,大家无不为这位党内的革命长者的牺牲而深感悲痛。
何叔衡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在建党前后所表现了救国救民的伟大胸怀、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赤胆忠心的优秀品质、从严务实的工作作风。何叔衡的崇高品德和建党前后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他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从只有50多名党员到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组织,成为世界最大执政党,离不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离不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离不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何叔衡同志在中共创建前后,对中国共产党所作的历史贡献和伟大功勋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参与调研人:周霖)
何叔衡生平大事记(1876—1935年)
1876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市沙田乡长冲村。
1902年,参加科举,考中秀才。县政府让他去管钱粮,却愤于衙门黑暗腐朽,坚决拒官不做,甘愿回家种田、教私塾。
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一年后并入公立第一师范,结识了比他年轻17岁的毛泽东,成为挚友。
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任执行委员长。
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1922年8月,与毛泽东等于长沙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以传播马列主义和培养革命干部。
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到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等。
1928年6月,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编在特别班学习。徐特立曾说,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
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组织营救被捕同志,将暴露身份的同志转往苏区。
1931年11月,奉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领导工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