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马 田 小 吃(文/ 凌 淑 云)
马 田 小 吃
文/ 凌 淑 云
说来也怪,当你身处其中或者说你不经意的时候,你丝毫不会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当你在异地他乡,蓦然回首之时,你立刻顿悟,原来那时,那地,那物,那景,那东西,那味儿,总萦绕于你眼前,挥之不去。此刻,你恨不得背生双翼,脚登祥云,立马回归,驾临故土,亲吻山水,坐拥乡邻,那情,那景,那滋,那味儿,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这就是那亲爱的马田,亲爱的马田小吃!
说来马田只是中国地图上的一个小点,或者连一个小点都没有!然而她有中国油茶之乡的大名,有煤炭之都的雅号。甚至也有“火车好坐,马田难过”的骂名,甚至还有“野蛮之乡,横蛮之地”的恶名,但对于热爱这一方水土,了解了这一方乡情的人来说,就“缸硦背的糊酒”全是甜味了。
马田人勤劳,勇敢,热情,大方,好客!马田人为真理可以奋不顾身,为正义可以争个面红耳赤,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为客人可以慷慨解囊,倾情招待,杀鸡宰鸭,在所不惜。所以在你不了解马田之前,不要道听途说,也不要见风就是雨,“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等你吃了豹子胆,到了马田再说吧!
马田有五天赶一集的习俗。每到集市开集之日,四邻八乡的人,就会汇集于此。因此一应小吃也应运而生,有米粉,十年羹(米豆腐),油煎糖糍粑,锅烤白糍粑,汤圆嚼……不说十全十有,也是十全八有,总有一样让你花了一点小钱,吃了个咂嘴而归。
留在我记忆之中的是那碗马田粉。有人说栖凤渡鱼粉好吃,但再怎么好吃,也吃不过马田粉的味道
每当想起那碗油光光,红非非,青秀秀,香喷喷的马田粉,口水就从喉间泉涌而上了。马田粉为什么这么吊人的味口呢?其实它的做法是有来头的。工序可不那么简单!马田粉先要选适合的大米,可不是随便拿哪种米就可做得的。然后泡发,小磨细浆,蒸锅上笼,晾凉切条。再下锅烹调。配料有香油,鱼,大蒜,干辣椒,等等,还有一样绝对少不了的,那就是马田豆油!配料这么简单,好吃的味道那是卖粉人的独门绝技做出来的,我是不好意思乱说的。至于想吃的话,不如舍近求远,亲临其境,光顾粉摊,吆喝两碗,吃个尽兴,到时你就会觉得这东东难舍难分了。
还有那色香味美的油煎糖糍粑,和烤白糍粑。
我们家是临街而住。小时候塘前村有一家姓刘的老农,带着他的十几岁的儿子。每逢赶集,必在我们家门前摆摊,他们父子两个经营的就是油煎糖糍粑,油炸红薯饺子。不知为什么,就是觉得他们的东西好吃。我把这个老农叫做糖糍粑爷爷。每一次看到他们父子俩担着担子来到家门前就高兴得不得了,即使不能吃到,闻到那甜香味儿,也不知道有多满足了。
他们一来,儿子便生火炉,老父亲便揉红薯饺子料。红薯饺子的成分就是糯米和红薯,他是先弄好糯米浆再掺和红薯的,里面虽不放糖,但吃着还是甜滋滋的。那糖糍粑就更不用说了。等火一红起来,老人家就架锅放油,那可是现在要卖到七十元一斤的马田茶油喔。等到油热,老人又加上先熬好的糖水,然后看到了什么火候,就把预先舂好的一个一个的糯米糍粑放到锅里去,不一会,茶油的香气和糖水熬制的甜味儿,袅绕升腾,直扑人们的口鼻而来,特别那刚出锅的糖糍粑,油漉漉,亮堂堂,光闪闪,红晶晶,香喷喷。不少的人受不了这物件的诱惑,纷纷掏钱认购,一锅上摊,顿时扫光。我们那时候,家里生活困窘,但也嚷嚷着父母亲替我们买。不然的话,如何有今天的魂牵梦萦呢?
那烤白糍粑,则是龙口里村的邝伯伯。他可能早就作古了,但他的糍粑我至今还记着!
记得我们家给他一张老式八仙桌摆摊。他在桌面上放一个用三片青瓦做的一个柴火小灶,再在灶上放上一口平面稍有一点凹的铁锅。然后往小灶里塞柴点火,待锅热起来,便放上糍粑翻烤。他的糍粑是不像糖糍粑爷爷的一个一个的,而是糯米饭舂好以后倒在簸箕里形成的一个大糍粑。到了集上,邝伯伯会根据人们的需要,切成不等的小块烤着,当那些人买到哪一块的时候,他会帮你再从中间分开一刀,撒些白糖。当你啧啧吃着的时候,糖水有时热热地烫你一下,让糍粑在你的嘴里进也不是,吐也不是,有味极了!有时融化了的糖水,从你的嘴角边流出来,情急之下,你连忙用手去抹一抹,那黏着糖的手指还急急地往舌尖上送,生怕这好东西流失了可惜!
好吧,马田小吃还有好多,我在这不胜枚举。但我真切地希望,马田重振旗鼓,重复繁荣!在当今社会谋求生态环境平衡,取消发展煤炭资源的情况下,开辟新的发展思路,如油茶之乡的参观旅游,马田豆类制品,马田小吃等等,都可以开发利用。
“酒香不怕巷子深”。相信假以时日,马田这位待嫁的新娘,一定会得到各方的欣赏,撑红半边天!
作者简介
凌淑云,籍贯衡阳,出生于永兴马田。自小喜欢文学,爱看书,后从事教育事业,曾在胡碑下小学、罗家小学、邝家小学等马田各地执教多年,在马田中学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