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矩阵 - 会员中心 - 投稿 - 投诉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工作人员查询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文学天地 >

谐音汉字 谐趣人生

编辑:张可杨 时间:2020-07-07
导读: 财经媒体 商界平台

  

  肖凌之,曾用名肖顺碑,笔名石川,1963年8月生,邵阳新宁人。读过中师,当过中学老师,后到大学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湖南省各级党政机关工作,现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明办主任。学生时代就发表文章近200篇。工作之余,秉持写作习惯,在大报大刊发表工作类、杂文随笔类、散文类等文章近200篇。

  

  《人生如字——谐音字趣谈》

  作者:肖凌之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I267.1/3902

  馆藏地点:长沙图书馆社科文献借阅室、长沙图书馆总分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汉字。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这就是谐音。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谐音字就情有独钟。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里的人名就广泛利用谐音,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如甄士隐(真事隐)、霍启(祸起)、秦可卿(情可轻)等等。明清的吉祥纹样,如马上封侯、喜上眉梢之类,虽然是图案,却也是利用谐音来追求吉祥喜庆。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经常运用谐音字表达言外之意,有许多耐人寻味、别有风趣的故事。

  郑板桥的得意门生赵拂云,他感叹自己家境贫寒,有一年腊月三十,就在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之女随父上街时看到这副对联,知其含义是“缺一(衣)少十(食)”,于是推门而入,赠送银子二十两,后来因为欣赏赵的才华与他结为夫妻。一副巧妙的对联,居然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许多文人喜好利用谐音字写诗,抒发或描写人物内心的情感。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晴”和“情”的谐音,刻画出初恋少女含蓄蕴藉的情感。

  很多民俗也以谐音为基础,如过年要吃鱼,以示年年有余;婚宴上要摆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等等。生活中的很多俗语也利用了谐音,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外孙打灯笼——照旧(舅)等。

  汉字那么多,为何人们都喜爱使用谐音字?谐音字在现代生活中又有哪些妙用和哲思呢?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长图君现今要推荐的正是这样一本将谐音字趣与生活哲思巧妙结合的书——《人生如字——谐音字趣谈》。

  谐音,不仅可以让语言生动有趣,给人深刻印象,而且能说明人生哲理,启发生活智慧。深耕文化领域多年的肖凌之(笔名石川),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在工作之余,用文字记录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比如,与人交往,不可玩心眼,不可耍花招,要注意以“诚”换“成”,以“德”求“得”。肖凌之老师受此启发,不断挖掘谐音汉字的延伸意义,通过趣谈65组谐音汉字的含义,把人生哲理、生活趣味等,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充满正能量。

  在《“诚”与“成”》中,作者讲到:现实中,以“诚”为人做事,也可能有一时不“成”的现象,但有了“诚”的投入,心灵便有了纯洁与高尚、坦然与无悔,也就收获了精神上的“成”。更何况,还有“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诚成因果”。“诚”者,肯定有“成”,终究能“成”。

  在《“德”与“得”》中, 作者讲到:以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方式去谋“得”,得之越多,他人和社会损之越多,这属缺“德”之“得”。以这种方式求“得”,兴许会得逞一时、风光一阵,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规律终会发生效应。而以利他、利社会、利国家之方式求“得”,“得”之越多,他人与社会也会随之受益越多。这是有“德”之“得”。这种方式的求“得”之人,其本人兴许会一时“得”得很苦,甚至“得”不偿失,但终究会受到人们的赞许和爱戴,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敬。

  在《“忙”与“盲”》中,作者讲到:忙,不仅不需要表白,而且要忙出成效还很有讲究。不然,忙碌的“忙”,就会演变成看不清、辨不明的“盲”,不仅感动不了别人,而且无益于自己。“忙”与“盲”,音相同,意相远,之所以将两者放一起,是因为不在状态的忙,很容易变成盲人摸瞎马的“盲”,演变成盲目、盲动、盲干和盲点。人生难得是清闲,与其这样忙来忙去,不如端坐悠闲赏风光。有所作为的人是应该忙的,但应按“忙”的要义而忙。

  人生如字,充满着“谐”趣,富含着“哲”理。其实,我们的事业要成功,人生要出彩,是决然离不开对谐音字的哲思与妙用的。作者没有用什么华丽辞藻,而是用很朴实、很普通的语言,具有启发性和哲学味,言简意赅地道明了做人应该秉持的基本准则,直达人的心灵,让人在欣赏汉字发音妙趣之时,明白做人的道理。

  肖凌之老师长期致力于宣传工作和文化传播,也是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深耕文化领域多年。其所写的“谐音字趣谈”系列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近20篇,在《今日女报》开设了专栏,反响很好,文章被很多读者剪报张贴,也被许多网站转发,还被不少人用于朗读。

  谐音妙用,字趣无穷,《人生如字——谐音字趣谈》一书已在长沙图书馆及其总分馆上架供读者免费借阅,如果你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兴趣,对谐音字趣充满好奇,那就赶紧带上读者证前来借阅吧。(文/长图君)

责任编辑:张可杨
合作伙伴

湘ICP备20002094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63号

未经本单位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湖南麓山律师事务所 李沫律师 湖南简单律师事务所 曾继明主任

技术支持团啊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