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邦散文赏析 ▎一篇日记的“蝴蝶效应”
一篇日记的“蝴蝶效应”
文/刘克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曾经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也就是说,在自然界里,一个细小的举动,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迅速或逐渐放大,最终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
推而广之,我想,这一理论应该同样适应于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你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不在乎的话语,都可能在大千世界里留下印记,在茫茫人海中产生影响。如果你常思常想,常说常做,始终如一,坚持不懈,一次微笑,一次善举,一次尝试,一次努力,一次拼搏,则有可能产生更大更广的影响、更深更远的效应,从而改变你的命运,壮丽你的人生。
一
我的一篇日记,一篇孕育和积淀在平淡而又普通的生活中的日记,就是在关键的高考时候派上了用场,在我的生活历程中产生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改变了我的一生。
这要从更早一些时候说起。1965年,我刚10岁,母亲去世后,我从遥远的湘西黔阳双溪来到湘中湘乡白托,跟随早年被打成“右派”遣返原籍农村的父亲和年迈的祖母一起生活。小小年纪,就与上学无缘,在生产队干起了繁重的农活,由于踏实认真,吃苦耐劳,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也得到了生产队和大队干部的赏识。1974年,我被抽调到大队综合场当徒弟学打铁,两年后又调大队园艺场负责抓副业生产。
在园艺场工作的那些日子,印象最深的,是一个50多岁的老场长,他一年365天以场为家,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为公,兢兢业业,不分白天黑夜地扑在工作上,用当时的话来说,是人老、心红、根子正。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待人诚恳,乐于助人。我与他日夜相处,朝夕相伴,互帮互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成了我工作与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也是我打心底里十分钦佩和敬重的领导和长辈。
夏天,是高温酷暑、闷热难耐的时期,也是瓜熟蒂落、喜获丰收的季节。在大家辛勤地耕种和浇灌下,一个个熟透了的西瓜,圆滚滚、绿油油、水灵灵,横七竖八地躺在园艺场的向阳坡地,十分可爱诱人。在没有摘完运往城里之前,我与同伴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地头,以不使这些丰收之果被不劳而获者偷偷摘走。
有一天深夜,已是凌晨两点多了,但依然热浪滚滚,毫不留情地覆盖着整个大地,让人躁动不安,喘不过气来。我在西瓜地里巡游了几遍,又反复叮嘱值班人员警惕守护以后,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场部住所休息。进了宿舍区,只见有一扇窗户里还亮着灯光,走近一看,是老场长还没有休息,他不顾蚊子叮咬,不理会汗水直流,伏案灯下,正专心制定着场里的生产计划……
多年来,我有一个农村里别人不曾有的喜好,就是写日记,每天都要将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付诸于笔头纸上,且长年累月,坚持不断。那感人的一幕,发自内心的感慨,理所当然被我记录在当天的日记之中。
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两年以后,在决定我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这篇日记竟成了我开启幸运之门,走向另一番灿烂世界的魔力之宝。
二
1977年,国家实行招生制度改革,我这个小学毕业没有进过中学门,过去对跨入校门学习深造连想都不敢想的“黑五类”子女,也有了千载难逢报考学校的机会。不知天高地厚,我报名参加了高考,但终因底子太差,且准备不足,败下阵来。
我毫不气馁,决心来年再战。
1978年7月21日,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与所有在“文革”时期荒废了学业的青年人一样,我揣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走进了设在湘乡一中的庄严肃穆的考场,参加全国统考的第一场考试——语文考试。
我喜欢数理化,也擅长数字符号加减乘除等式不等式的推算演绎,但提起语文就有点头疼,特别是作文,更是旱鸭子过河——摸不着深浅,不知道怎么立意、构思、组织题材和修饰语句。作文输,语文肯定输;语文一输,这高考赢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我非常担心,我能闯过这一关吗?
铃声响过,定下神来,打开试卷,仔细一看,作文题目是《新长征的号角吹响以后……》哇,真是天助我也!那篇日记不正好可以拿来一用吗?
考场里,气氛紧张,谁都不敢轻视和怠慢,大家抓紧做完了名词解释、填空、改错、古文翻译题以后,正在咬着笔杆,苦思冥想,如何构思作文时,我早已胸有成竹,打开了思绪的闸门,笔下一行行工整的文字,一个个漂亮的标点符号,如泉涌般地将文中的地点、人物、情景、情节,哗哗地一古脑儿倾泻在卷面上。
那篇尘封已久的日记,不仅帮助我闯过了作文这道望而生畏的难关,轻松满意地完成了我最担心的语文考试,还使我旗开得胜,放松了紧张心理,找到了感觉,树立了信心,为后面几门科目的考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果出来了,与我所料,我取得了全科320分的好成绩,把握十足地在第一志愿栏填报了湖南省财会学校,并如愿以偿接到了这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
三
如果说,这篇作文就像洛伦兹说的“蝴蝶效应”一样,把我带进了学习深造的殿堂,改变了我长年累月顶风冒雨、面向黄土背朝天修理地球的命运的话,那么,它的效应还不仅仅于此,在若干年以后,它再一次发酵,把我的人生轨迹引向更有利于我施展才华发展进步的舞台和方向。
1980年7月,两年的学习生活结束了。按照哪里来仍回哪里去的分配原则,我们学校各专业20多个毕业生到湘潭地区人事局报到,并由专业对口的主管部门湘潭地区财税局安排在招待所听候通知。当时,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地区机关大,级别高,平台好,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进步,都希望能留在地区机关工作。但是,谁留在地区,谁将会被分配到县,或者是由县再分配到乡镇,谁也没有底。在招待所,人人都焦急万分,坐立不安,既盼望早来通知,又害怕通知的到来……
在饱受半个月苦苦等待的煎熬以后,终于有消息了。
那一天,地区人事局的领导把我们一个个叫去谈话。望着前面进去谈话的同学,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似地阴沉着脸出来,我紧张极了!一个、两个、三个……十几个、二十个,一个个进去,一个个出来,走廊里只剩下我们几个人了,我在心里暗暗地祈祷,老天爷,你可要保佑我啊!
“刘克邦!请进!”我正在想着,没有听清楚是在喊谁。
“是在叫你呢!”旁边一个同学推了我一把,我这才回过神来,赶忙连声答应,“来了!来了!”
进了办公室,只见人事局张科长端坐在办公桌前,旁边藤椅上还有一位,是财税局的杨科长。几次见面,两位科长都已认识。张科长指着门口一张凳子,神情严肃地示意我坐下。经过多年的社会历炼,也见过不少世面,但如此关系到人生命运的重要谈话,我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扑通扑通跳过不停。一定要表现好啊!千万不能出洋相呀!我努力镇定情绪,中规中矩地坐了下来,等候着这关键的一刻。
“你愿意到哪里工作?”张科长单刀直入,问话直接。
“服从组织分配!”尽管感到有点别扭,且言不由衷,但还是麻起胆子脱口而出。
“你那篇作文故事是真实的吗?”张科长直瞪瞪地盯着我。
“哪篇作文?”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里有些发怵。
“还有哪篇?高考作文,《新长征的号角吹响以后……》忘记了吗?”可能是感觉到过于严肃了点,他把语气放缓和了许多。
“哦!您问的是那篇作文,故事绝对真实,但不瞒您说,具体情节有些发挥。”说到那篇作文,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科长啊!我们家乡,像老支书那样的人,还有好几个呢!”为文章里的主人公,也为我写下的那篇作文,我竟洋洋得意起来。
“是嘛?”见我那副诚实、憨厚的神态,两位科长“噗哧”一声笑了。
“本来这次毕业生都要充实分配到县里去的,但是地区财税局领导看了你的档案,尤其是看了你参加高考的那篇作文,觉得你文笔不错,表现优秀,人才难得,硬是要求把你留下。经我们局里几个领导碰头商量,同意财税局的意见,把你分给他们。”张科长停顿了一下,望了杨科长一眼,“等一下你就到杨科长那里去报到。恭喜你了!你可要好好干啰!”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见他俩都冲着我笑,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我,我,我……万分感谢组织上的信任和关怀!我一定加倍努力,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我语无伦次,结结巴巴,话还没说完,眼泪却刷刷刷地直往下流……
后来,在地区财税局这个平台上,我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错的成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又被省财政厅领导看中了,经过一番考察,把我调进了省财政厅机关。在领导的关心、爱护下,在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我荣幸地从一般干部、副科级、科级、副处长、处长、局长,一步一步提拔上来,走上了省财政厅领导干部岗位。
这是“蝴蝶效应”吗?我不敢贸然断定,但我清楚地知道,偶然中肯定含有必然,幸运和机遇是决不会降临到不勤奋努力、不艰苦奋斗的人的头上的!
附((1978年高考作文):
新长征的号角吹响以后……
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劳顿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香甜的梦乡。暑夏的酷热,笼罩着大地,“闷”得人透不过气来。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干脆一骨碌爬起身来,打开房门,到外面透一透凉。
天空,博大深邃,星星闪烁;大地,广袤厚重,万物偃息。远处,工厂区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工人们挥汗如雨、热火朝天地干得正欢;近前,渠水汩汩,蛙鸣虫啾,此起彼伏,美妙动听,撩人心弦;再往前,沉睡的田野里,挤满了沉甸甸、金黄色的谷穗。微风吹过,飘来一股醉人的稻香!家乡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那么的美好!
十年浩劫以后,山在变,水在变,家乡的一切都在变!
倏然间,村舍中一扇窗户透射出的灯光吸引了我。这么晚了,还有谁没有安寝入睡?好奇心促使我向那边走去。
这不是村支书的家吗?走到近前,定眼一看,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村支书穿着短裤,打着赤膊,汗流浃背,躬伏在窗前的桌子边,时而托腮皱眉,苦思冥想,时而提起铅笔,在桌上一张偌大的纸上写写画画。趁火打劫的蚊子,在他身边飞来飞去,嗡嗡直叫,冷不丁瞅着咬上一口,他也只抖动一下紫铜色汗渍渍的身躯,或挥手一拍,仍端坐不动,全神贯注地继续埋头于他手头的活儿。
那样的专注,那样的痴迷,是什么事情这样使他这样醉心痴迷呢?我不由得上前一步,探出头来瞧个仔细。
哦!是一张图,一张布满线条方块,标注文字符号的地形图!有山,有水,有路,有田,还有村庄,那不是我们生产大队的全景图吗?是的,没有错,我看清楚了,“湘乡县城关镇白托大队前景规划图”,图的上方赫赫显目的一排粗黑毛笔字证实了我的推断。
他是在为大队的建设和发展,为一千多号社员明天的幸福在挑灯夜战,忘我操劳。我不由得心中一阵发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是一位饱经风霜、倍受艰辛、可亲可敬的长者,也是大家一致拥护、十分爱戴、敢想敢干的领导。他的经历,充满了浪漫色彩和传奇故事。新中国成立,他年青气盛,血气方刚,冲锋在前,打土豪,分田地,哪里有斗争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大跃进时期,他带头响应党的大炼钢铁的号召,不顾家人的反对,捐出了家中的所有铁制工具用具,守在炼铁炉前三天三晚不合眼;三年困难时期,他迎难而上,毅然接受组织的安排,挑起了支书的这副重担,竭尽全力地为全大队老女老少的温饱操劳;轰轰烈烈地文化大革命来临,他因保护一位南下老干部,成了“保皇派”,被造反派从支书位子上拖了下来。在那个史无前例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年代,挨斗、游街、禁闭、抄家,他饱尝了拳脚和唾骂,受尽了凌辱和折磨,生活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和痛苦之中……
春雷一声巨响,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紧急危难关头,力挽狂澜,拨乱反正,粉碎了“四人帮”的阴谋诡计,把中国引向正确的前进航向。老支书也被平反了,重新担任了大队支部书记。上任以后,他就像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全身迸发出好像永远也使不完的劲,身先士卒,起早摸黑,带领社员开荒山,修水渠,种果树,办猪场,掀起了一股比学赶帮的生产热潮。粮食丰收了,副业兴旺了,社员分红也多了,全大队起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提起老支书,社员们没有一个不啧啧称赞、竖大拇指的。
是啊!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一个生产队、一个大队,没有一个吃得苦、耐得劳,有胆识、有谋略,一心为公的带头人,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给大家带来幸福和希望,是难以想象的。
望着眼前这位皮肤黝黑、两鬓斑白、脸上爬满了皱纹,饱尝酸甜苦辣饱经风霜雨雪的老人,这不就是这样一个好的带头人吗!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润湿了。
这时,他突然抬头,看见了站立窗外的我,惊异之余,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这么晚,你还没有睡觉?”话语中满含亲切和关怀。
“您白天那么拼命地干,晚上还不好好休息?”看着他那疲惫的身体和困乏的眼圈,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心痛地责怪着。
“是啊!累是累一点,但要干的事情太多了,白天挤不出时间,只好开夜班车了。”他笑呵呵地解释着,忽然间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哦!正好你来了,帮我参谋参谋。”一边说着,一边起身,走出屋来,把我拉了进去。
夜更深了。灯光下,一老一少,挨凑一起,交头接耳,指指点点,涂涂画画,一幅美景蓝图在笔下描绘……
东方亮了,新长征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与老支书望着那张已经完成,充满激情与希望的画图,会心地笑了!
作者简介:
刘克邦,文创一级,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南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南女子学院、怀化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散文集《金秋的礼物》《清晨的感动》《自然抵达》《心有彼岸》;在《中国作家》《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芙蓉》《湖南文学》《创作与评论》和《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财经报》《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获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湖南省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财政部全国征文一等奖、《中国作家》杂志社征文一等奖、长沙市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