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之中见“碧波”
诗画之中见“碧波”
文/段和平
胡碧波,一位行走在诗意与世俗间隙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个性与画作,恰似其名,平静温和,碧波荡漾……
胡碧波正在创作。
尝试着
用多种形式
诠释心中的风景
尝试着
用多种方式
演绎平凡的人生
境由心造
岁月如歌
种兰
画兰
享受兰花给我的
素静
与
美好
——碧波心语
翻读作者微信空间的这些语言,我也会有些许的感慨: 生活就是诗和远方,把生活过得如此简单且充实又富有诗意,非凡夫俗子能及。碧波,一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也许上帝早就恩赐给了他艺术的天赋。
我和碧波初次相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县里举行的一次教师技能比武会上,常德澧县一完小教室内,一位满面春风、年轻帅气、书卷味浓的老师向我走来,和我拉手致意,因为都是师范生,都怀揣着一个艺术梦想参加竞赛,从此结下了兄弟情缘。
写好三笔字,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这是当时师范毕业生的基本功,胡碧波凭天赋加悟性和勤奋,远超同路人,一路领跑在前。参加工作后,他用品学兼优诠释着师者的内涵和外延、解答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标准,以至后来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娇娇者。
优秀的人才就应该去挑大梁、担重任。因为优秀,他得到了组织上的重用,一直工作在教育与文化单位,他不负众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干得有声有色,完成了从学校教师到一名处级干部的华丽蜕变。无论做事做人,他都是兢兢业业、坦坦荡荡,无愧于心。
岁月蹉跎,碧波早已离开了三尺讲台,但对艺术追寻的脚步初心不改,在繁杂的工作之余,也会不由自主地去拾起画笔,释放心中的沉尘,脉动时代的音律。
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在遇到坎坷时总是心烦意乱,但只要打开微信朋友圈,找到“胡碧波”,一幅幅不时更新的山水画将我置身于美与新的意境中……那骑在牛背上的放牛娃,是我?非我?沿着潺潺溪水,远见石板路下的澧水“一江春水向东流”……船载着山民的希望去都市赶场,澧阳平原上有我的父辈耕作在田野上,儿时的梦带着我回归那往日的茅草房……
“沅有芷兮澧有兰”,这是爱国诗人屈原流放在澧州时的千古名句,澧州因兰而名,胡碧波是澧州人,是喝澧水长大的……奔流不息的澧水给了他丰厚的艺术营养,他承载父辈的基因、先人的文墨,拼搏不止,矢志不逾地耕耘着那一方画田。
碧波的画除了山水,尤喜兰花。正如他说:“种兰画兰,享受兰花带给我的素静与美好。”我有时也在揣摩,他为什么对“兰”情有独钟?据资料显示,兰的品格是素洁坚贞,不畏严寒;幽香清逸,不甘寂寞;孤傲独标,品位高雅。兰花有灵,君子有节。世人所好者,衣食住行。唯大雅之人,偏爱或兰或君子。以兰之清灵,君子之高节,行走于世间,追求“出淤泥而不染”之清高也。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也得高人指点,他拜著名画家全修道等为师,迄今为止他时刻不忘恩师的教诲,愿将其艺术风格发扬光大。
一位伟人说过: 要想当好人民的先生,首先做好人民的学生。碧波在我印象里,无论在哪里都是平和谦恭。有陌生人在场,他会静静的安坐一隅,微笑着看着大家,如果老友相聚,他会孩子般的率性随意,谈笑风生,丝毫没有为官者的任何痕迹,是一位人见人爱、艺术与事业双丰收的谦谦君子。
如果说他是诗书画独沾一身的人,打死他也不会承认,其实,他除了画画,诗和散文都是可以上书的,公文写作就更不用说了,但他从不显山露水,从不在众人面前炫耀显摆,这也许就是他独喜兰花幽香清逸、孤傲独标风格的原由吧……
一年中
这个时节最为清闲
一盆火
一本书
一壸茶
从里到外都温暖
阿弥陀佛
天空是飞鸟的世界
鸟巢是温暖的港湾
粗糙的树枝
随意的造型
同样能够演绎
地老天荒的传奇
小时候
常常在这里玩
把上游的水阻住
再在下面三米左右的地方
同样做个泥墙
再把水浇干
鱼儿就岀来了
有时往往刚要完工
泥墙垮哒
于是重头再来
一天下来
虽然搞得泥糊骚天
但乐此不疲
玩泥巴
是我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
闲时翻阅老照片
发现极少的工作照中
大部分是扛摄像机的
差点忘了
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
竟与摄像机相伴了五年
虽然只是一位末流记者
但也着实出过几次风头
釆访艺术家吴祖光、于洋
拍摄政治局常委李岚清
获得全国好新闻三等奖
撰稿的专题片央视播出
其实
这些早成过眼云烟
只是
正值韶华的身影
激情满怀的狂热
空出幽怀
已然不再
见过山
见过海
见过花开
见过树绿
直到看见你笑的样子
才驻足
……
我从他的微信空间里摘录的……字里行间,洒脱与才气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