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矩阵 - 会员中心 - 投稿 - 投诉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工作人员查询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书画艺术 >

对“领导书法”的再认识

编辑:张可杨 时间:2020-06-10
导读: 财经媒体 商界平台

  刘志鹏,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与书法创作高级研修班,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设计者。从事过演员、记者、编辑、国家公务员等工作,先后在湖南图书馆、长沙有缘美术馆、绿地(长沙)广场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湖南人民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有《刘志鹏书法》《刘志鹏书法小品选》;《人民美术》《湖南日报》《书画精粹》《湖南书画》等多家报刊作专版介绍与报道;2014年,被中共湖南省委授予“文艺人才扶植三百工程艺术家”称号。

  现为湖南省陶瓷艺术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湖南省湖湘名人书画馆副馆长兼《名人书画》主编,湖南税务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特聘教授。

  中国书法的产生与发展,由实用性到艺术性,历时数千年,对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书法的学习、普及、创作与发展进入又一个鼎盛时期,众多各阶层领导干部很自然欣然地卷入其中,甚至形成了一种现象,业内称之曰:领导书法。对于“领导书法”,见仁见智,褒贬不一,以微词居多。

  窃以为,书法的属性与意义是多元的。既有专业性也有群众性,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既有传统性还有时代性,既有艰巨性更有功利性。故对“领导书法”的认识也应该有多元的角度。领导干部学习书法或从事书法创作至少有如下积极意义:弘扬传统,普及文化;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礼乐有依,延年益寿。“领导书法”之所以微词居多,应该是单从艺术角度而言的,尤其是针对少数不自量力而又自我张扬的批评。应当怎样看待“领导书法”?且谈点个人认识。

  书法之善可以怡情

  书法创作既是一门严肃的学问,也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同时也是一种自由的、愉悦的活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艺术的“美”与“善”的关系的阐述,西汉先贤在给《诗经》作序(毛诗序)时就谈到艺术具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教育意义。书法之魅力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倾倒,它“无色而具画图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沈尹默语)。欧阳修在《试笔》中说:“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周星莲于《临池管见》中云:“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下笔作诗作文,自有头头是道,汨汨其来之势。故知书道亦足出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可见学书可以破寂寞、消时日,可以养性情、富学问,从中获得精神享受。

  书法创作又是一种消遣,一种娱乐。领导干部于业余闲暇,凭明窗净几,对一面书墙,立五尺案台,握笔试砚,铺纸挥毫,避“丝竹之乱耳”,去“案牍之劳形”。释放清兴、释放疲劳,正其心,陶其情,养其气。可以不屑拘谨,不拘法度,因物付物,自然随性,充分体现“游戏三味”的文人雅逸。无论春暖花开、夏日炎暑,无论秋高气爽、霜雪阴霾,酒足饭饱后,乐得与二三同道知己,呤诗作对、焚香品茗,或谈古论今,或回味人生,或洋洋得意,或洋溢激情,实乃人生之乐趣所在。这种精神寄托所产生的愉悦与轻松,在平时繁杂的工作中是难以产生的。

  书法活动介乎于动静之间,当精力集中时,和气功里说的“意守丹田”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笔锋于纸面间任意挥洒、肆意放纵,不仅能给人以快感,还能调剂神经系统、活动肌肉、运动关节、增强新陈代谢,于健康十分有益。自古至今,凡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大多长寿,可见学习书法具有很强的保健意义。

  书法之真当生敬畏

  书法艺术,从来都是崇尚真、善、美的。所谓“真”,即书法艺术本身的客观规律,包括对传统的继承;所谓“美”,是要让作品给自己、更要给他人以赏心悦目的精神愉悦与审美快感;所谓“善”,是体现书法艺术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真”是认识领域,以是非为尺度;“美”是审美领域,以爱憎为尺度;“善”是道德领域,以好坏为尺度。有真就有美,有善就有美;有美更有善,有美更有真。

  综观我国书法史,没有一个书家不是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基本功训练的,也没有一个书家不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的。“新”只不过是一种表象。一名书者,必须以骨力、气脉、意蕴、性情、神韵等艺术的内涵为尚,不可徒求形式上的新奇。必须懂笔法,讲笔势;重结体,求章法;善墨法,追气韵。只有理法圆熟,而后伸之以变化,参之以奇崛,融之于性情,出之于自然。意储内而形储外,则不求新而自新。任何一门艺术都来不得半点的虚伪,有一分功力便有一分本领;有一分学问便有一分雅气。一管笔落于纸上,在行家眼里,优劣瞬间体现。

  历代书家,博学余暇,敏手于斯。其勤奋、其刻苦、其毅力、其意志、其专心的治学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如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蔡邕自谓“学书三十年,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钟繇“学书抱犊山十年,木石皆余墨痕”;王羲之“用心十五年,始工一‘永’字”;智永“登楼不下四十年,所退笔头盈五大簏,后埋于地,号‘笔冢’”;唐太宗即使在打仗时也不忘“简板马上字”,常“夜半起,把烛学《兰亭》”;怀素学书,因家贫,乃种芭蕉三千余株,以蕉叶代纸,号曰“绿天”;文徵明“自课日临写《千文》十本,清晨笼首,书一本毕,然后下楼,漱洗见客”;董其昌“少好书画,临摹真迹,至忘寝食”;何绍基“悬腕作藏锋书,日课伍佰字……隶书学《张迁》几逾百本,每碑临摹至百通或数十通,虽舟车旅舍,未尝偶闲,至老尤勤”;沈尹默“临《伊阙佛龛碑》一临就是几百遍,几乎没有一天间断过”……这些书家,志学斯道,无不以通身之精神赴之。治之以精,益求其精;求之以妙,益求其妙。终老而不以为厌。当今社会,凡在书法学习与创作中有所建树有所造诣者,无一不经历了数十年艰辛耕耘与艰苦锤炼,无一不从前人浩瀚的碑帖世界里潜心揣摩与摸爬滚打而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世人徒羡成功之美,不悟所至之由,其中苦楚,恐难与外人道也!

  中国书法之为“国粹”之首,是因为它的博大精深,是因为它经历了数千年的民族文化沉淀,承载了宝贵的文明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与财富。更重要的:历史的实践,为中国书法的继承与发展留下了广袤的、深邃的、源远流长的发展空间。对于书法的学习与创作,我们理应满怀敬畏之心,深刻认识书法之“真”,学习前人的严谨态度与治学精神,才是书法之正道。

  书法之美值得弘扬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书法已经由实用型逐步转化为艺术型、人文型。艺术的生命在于美,人文的生命在于德。书法之美如音乐、如舞蹈、如武术、如诗歌、如散文,除此之外,更有人文之美。书法之美与历史、考古、哲学、文学、民俗、社会责任、个人品行修养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领导”,自然是某一领域的带头人,是榜样,是标杆,具有与普通群众不一样的影响。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书法之美、弘扬社会道德风尚,也就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

  当今社会,爱好书法的各级领导干部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基础、有认识、有水平,甚至有造诣者,这是值得我们褒扬的。但更多的仍在“门外”徘徊。还有少数一些领导,一些老板,一些江湖侠客,甚至书法为何物尚不明了,以为书法不过就是“用毛笔写汉字”这么简单,一朝拿起毛笔,便洋洋兮以“书法家”自誉。他们或为附庸风雅,或为功利所趋,或为无知而盲目自负,或为旁人、下属、亲友所鼓动、所谬赞,因而自誉为“书法家”甚至“著名书法家”“书法大师”者并不鲜见。有的连临帖(或碑)的过程都没有实践过,便可以出专集、办展览、题招牌,甚至高价卖作品。实则哗众取宠、欺世盗民、自欺欺人;实则扰乱视听、蒙蔽大众、自毁其名,于社会、于书法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将日益迫切,对于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书法审美也就很自然地渗透到了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如何让“领导书法”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当引起各级领导同志的足够重视。(文/刘志鹏)

责任编辑:张可杨
合作伙伴

湘ICP备20002094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63号

未经本单位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湖南麓山律师事务所 李沫律师 湖南简单律师事务所 曾继明主任

技术支持团啊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