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矩阵 - 会员中心 - 投稿 - 投诉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工作人员查询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书画艺术 >

文墨清华 ——倪文华书法艺术欣赏

编辑:张可杨 时间:2020-06-03
导读: 财经媒体 商界平台

文墨清华

——倪文华书法艺术欣赏

文/倪文华

  倪文华,祖籍湘潭,生于郴州宜章,大学美术设计专业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湖南省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三、第四、第五届楹联展,全国首届行草书作品展,全国第四届草书展名家邀请展,全国隶书名家邀请展,《输墨醇香——全国六十年代名家学术邀请展》等。书法文章在《中国书法报》《书法》等刊发,《书陈导报》《书法报》《书法家》《艺术中国》等专题介绍。曾举办《翰墨文清——倪文华书法展》《文歆清扬——倪文华小品展》《文之华——刘文华倪文华书法作品展》。

  有“文墨”的人,是父辈对腹有诗书、能写一手好字的人的一种尊称,因此成为一个有“文墨”的人是父亲对我的最大期许。父亲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举家从湘潭迁往林邑,我的少年是在湘南地偏远的矿山里度过的。每当除夕之夜,父亲会烧一堆柴火,让我们兄妹几人围坐守岁。他用地道的湘潭话眉飞色舞地讲老家那些逸闻趣事,在我脑海里刻下了尚书结拜、木匠大师、和尚诗人等故事。

  逝者如斯,当我在湖湘文苑中知晓了一代文宗湘绮楼王壬秋、艺术巨匠齐白石、著名诗僧八指头陀,这些在湘潭老家广为流传的名人逸事时,我才明白父亲早早在我心田播下了“文墨”的种子。

  我大学学的是美术设计,从事的是行政工作,业余时间全给了喜欢的文翰楮墨,一种本是书生的情怀总是萦绕于心。记得我少年时最早买的几本书就是《陶渊明诗集》《诗人李白》《唐诗三百首》等,诗意的浸染使我日后临帖弄翰有了些许文气。

  在30多年的学书染翰过程中,我追慕过金文秦篆的“金石气”,心仪过汉魏唐碑的“庙堂气”,浸淫过晋韵宋意的“书卷气”,旁涉过明清的“浪漫气”,游走在碑与帖的两极,识阴阳之变幻,察刚柔之极地。晋韵为宗,宋意为辅,唐草为养,抒情为象,写心为本。

  不论习碑学帖、临楷挥草,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文气”,流露出一种清华静逸之象。这种“文气”因我名字与生俱来,抑或与年少时播下的“文墨”种子有关。我喜欢用草书来表现唐李商隐“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的诗意,也许是缘于少年时围火守夜、开门见雪的记忆吧。虽然我从未见过壬秋公、白石翁,但他们就是我心中时常怀想的先贤“远公”。他们就是寒夜里炉烟消尽后的一丝火星,给我孤寂的心灵些许温暖。

  文墨心中象,挥毫砚田香。忙碌之后,最想做的事就是静下心来写字;累了之后,最容易缓解疲劳的事是写字;醉了之后,挥洒心中豪情的还是写字。乐时写,忧时写,醉时写,在与文墨相守的时光里,消磨寂寞的是一幅笔墨,啃食孤独的是一幅笔墨,赚取豪情的是一幅笔墨。

  在青灯黄卷、石砚古帖的缱绻中,将才情付与字里行间点线变化的一波三折,将生命激情倾泄于柔毫寸管搅动的古砚微澜。沉潜在魏晋的风韵里,在那里感受春花明月、曲水流觞、惠风和畅;回眸于唐人的深庭厚院,体味笔墨线条与家国情仇的慷慨悲歌,遥想盛世唐朝的恢弘奇宕;流连于宋人用人生况味写就的笔札翰墨,喟叹宦海沉浮中的超然适意;徘徊于明清诸子排遣胸中郁积而营造的墨团粗线里,感受到生命的张扬无常与国破家亡的深深悲情。

  无论人生如何变幻,世事如何动荡,绵延不息的是“文墨”的火种、“文墨”的精神。

责任编辑:张可杨
合作伙伴

湘ICP备20002094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63号

未经本单位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湖南麓山律师事务所 李沫律师 湖南简单律师事务所 曾继明主任

技术支持团啊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