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矩阵 - 会员中心 - 投稿 - 投诉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工作人员查询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文坛艺苑 >

平朴之美——读刘克邦散文《自然抵达》

编辑:张可杨 时间:2020-10-20
导读: www.ddsjmt.com

网址:www.ddsjmt.com

平朴之美

——读刘克邦散文《自然抵达》

文/白烨

散文写作的非虚构性,使得它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上,更为接近实有的生活形态,更能抵达人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与真实的人生相随相伴。但在以散文方式书写真实人生上,不同的作者有着各自不同的样态。正所谓姚黄魏紫,各具其秀,春兰秋菊,各有其美。

读刘克邦的散文集《自然抵达》(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1月版),大致可对他的散文写作作出一个基本的定位,那就是作为总会计师,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业余散文家。他的散文写作显示出来的种种特点,都与他的这种工作状态密切相关。比如,他难得离开工作去放松休闲和放飞想象,但又酷爱恃文弄墨,只好就工作与生活的过程中心有所动的,情有所感的,及时记录下来;而在这些感受的记录与描述中,他也不及细心营构,不事精心雕琢,只是如实写出事实,忠实表达感悟,一切都如同生活本身一样素面朝天,原样重现,散文之于他,犹如工作的自然延伸,生活的文学映像。

说实话,跟当下时兴的一些散文写作比起来,刘克邦的散文显得平实而简朴,甚至有些不修边幅。但这样的散文作品,你读起来,却如与一位友人促膝交谈,听他说地谈天,趣事讲述与心曲倾诉,都掏心掬肺,一无遮拦,让你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他那以财政为主线的人生之中,身临其境地体味他的喜怒哀乐与酸辣苦甜。显而易见,平朴自有平朴的内在意味,平实自有平实的引人魅力。

刘克邦的散文,大部分篇什都与实在的工作和生活有关,或者是下乡的见闻,或者是做事的感想;或者是路上的际遇,或者是人际的交往。无论是写人还是述事,他都紧贴最为日常的生活,切近最为普通的人群。由此出发,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体察人性的亮光闪现,从而在很接生活地气的同时,不时释发出人生的正气。如《芙蓉路上邂逅》, 写在街头擦鞋时不小心掉了钱包,擦鞋的大嫂从捡到钱包里的照片认出了他,一直留意找他将原物奉还;《馄饨店里的感动》写吃早点时被一个好动的小男孩踢到自己的腿,小孩父母提醒之后,小男孩怯声稚气地道了:“伯伯,对不起”。还如《老处长》写跟随老处长几次下乡的吃苦受累,老处长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处处以身作则;《六娭毑》里的邻家大嫂六娭毑在妻子生产住不进医院时的忙前忙后联系医院,热心相助,等等。这些都是寻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普通人群中的平凡人,但在紧要的关口,或你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挺身而出,施以援手,给你所需要的帮助,也给人以意外的感动。当然,生活中不总是遂心可意,光鲜明丽的,对于那些不如人意的人和事,刘克邦也一般不轻易放过。如《门诊遭遇记》里所写的面对着急的病人,护士不管不顾只是一个劲打电话,接诊医生冷若冰霜地对病人很不耐烦的现象,《罚款风波》里所写的警察随意拦车罚款而且态度蛮横等情形,也在不无愤懑的感叹中内含锋芒,惟妙惟肖的描述中针砭自见。通过小人物和小事情,小遭际和小插曲,勇于惩恶扬善,善于臧否美丑,刘克邦的如许散文,有的可以当作小美文来读,有的则可当作小檄文来品。

让人感受尤为深刻的,是无论是记述个人的成长经历,还是书写当下的生活际遇,刘克邦的散文,笔端都饱带着炽热的生活激情,蕴含着浓厚的感恩意识。他在许多散文作品里,如《漫漫风雪路》《与母亲夜行山路》《生死之间》《一篇日记的蝴蝶效应》等篇什,都谈到因为父亲的打成“右派”,一家人在困窘生活中的相濡以沫,苦度难关;他因而感恩勤劳而良善的父亲、母亲;后因改革开放,实行高考制度,他考取了高校,得到了深造,因而又感恩改革的时代,感恩变化的社会;他还为幸运地进入财政系统而感恩慧眼识人的老处长,为夫人生小孩遇到难处时得到及时帮助而感恩六娭毑……总之,提携过他的,帮助过他的,他铭记在心,念兹在兹,而那些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曾与自己有过误会的人和事,他也一直深怀愧疚,不能释怀。在人心不古、人情淡薄的今天,感恩越来越难得一见,因而弥足珍贵。但在刘克邦这里,感恩不仅是家常便饭,而且浓厚得可触可感,个中透显出来的,是他的为人处事的有情与有义,更有本分为人的自知与自谦。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拥有如许宽厚又赤城的情怀与襟抱,显然要更为重要,也更为难能。

刘克邦在《自然抵达》一书的“后记”里,谈到自己的散文写作时说到:“我的散文都是来自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心灵的感受。”“通过写作,重温那些经历和感悟,对于自己是一次自我教育,是一次陶冶和提高,我很享受这一过程。”正因来自生活的一线,又发自内心深处,这些作品也像感动着作者那样感动着它的阅读者,并默默地传输者一种启人向上的正能量。因而,刘克邦的这些散文作品,虽然并不以风花雪月引人赏心悦目,却也以其血气方刚令人心驰神往。

2014年2月14日晚于北京

作者简介

白烨 ,陕西黄陵人,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责任编辑:张可杨
合作伙伴

湘ICP备20002094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63号

未经本单位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湖南麓山律师事务所 李沫律师 湖南简单律师事务所 曾继明主任

技术支持团啊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