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书法自叙:书中自有精气神
本站网址:www.ddsjmt.com
书中自有精气神
——我的书法自叙
作者:王宏
王宏,字泓之,湖南衡阳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湖南省书协副主席、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文艺“三百人才”评委(书法组)。
往事如烟。记得幼时发蒙,在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大人的严苛督促下,每天诵读和用毛笔抄写“三、百、千、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以及先祖王船山家训《示子侄》。在读写中,心中渐渐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现在想来,当时觉得枯燥无味的读写,却影响了我“家国情怀、天下理念”的形成,影响了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甚至左右了我的人生走向。
小学时期的两位班主任,张筱霞、罗春典老师,师范科班出身,一个解释汉字的形音义,如数家珍;一个演示美术书法,绘声绘色,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中学班主任邹学鹏老师,军队宣传干部转业,是小有名气的草书书法家。家教打下的底子,碰上对路的老师,加上个性的沉静,以先贤诗文为书写内容的毛笔字书写,逐渐成了我的喜好和强项。能者多劳,学校办宣传栏、黑板报的差事自然落到我的头上。后来当知青、当工人,因为有书法的特长,体力劳动换成了脑力劳动,读写的机会更加多了,圣贤领袖诗文的思想文采之美、汉字的造型之美、书法线条的图腾之美、书写状态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我智商、情商、美商都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恢复高考制度,凭着自学的积累和勤奋,考入了师院中文专业,古汉语、古典文学、《说文解字》的研读及系统专业的书法基本功训练,使我实现了由自发的汉字书写到自觉的书法研究的转变。从此,书法如我的人生伴侣,书法里充盈着的中国人的精气神,如“儒履道冠释袈裟”,交替给我励志、怡情、洗心的心理暗示,让我在书法的审美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洗礼,在人生的征途上,闲庭信步,游刃有余。
我赞成这样的观点:书法是汉字有意义、有品位的书写,有意义是指作品的思想力量;有品位是指作品的艺术价值。特定的书写内容与具有丰富表情的汉字点画线条结合,相辅相成,方可构成一件撼人心魄的书法艺术作品。书法当以圣贤诗文为书写内容,传统文化经典的精华是书法的灵魂。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写出来的,更是学养养出来的。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诗词曲赋”“经史子集”是书法艺术生长的沃土,从这片沃土长出来的书法,才能称得上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血脉和指纹,才能彰显中国人的精气神,才能荡气回肠,给人以正能量。那些脱离内容的线条表达,再精到也是空洞乏味的做作。
回望我的书法之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悦己”,自己喜欢。父亲按照传统的家教方法,有意无意间,将我引入书法之道。我的成长地——历史文化名城衡阳的文化氛围,对我影响甚大。衡阳“耕读传家”的风气极盛,“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先祖王船山是湖湘文脉的扛鼎人物;杰出的书法家、教育家曾熙对衡阳后世影响极大。衡阳人对艺术有一种痴迷的追求,尤其注重在学艺的同时读书,注重艺术的文化品质。书法组织活跃,为我拜访名师、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我起初以欧阳询笔法抄写经典,端庄肃穆、法度谨严的唐楷和经典中的警语格言,浸淫熏染,在心中埋下了喜爱书法的慧根。后来在欧伯达、邓磐石、陈文质等名师的指点下,临写魏碑《郑文公》《张猛龙》《张黑女》和《十七帖》《书谱》等经典,随着涉猎的广泛,笔墨技巧的熟练,书艺不断长进,心智亦随之成长。
其次是“悦人”。书写的愉悦,让我一发而不可收。广收碑帖,遍寻名师,由唐楷而魏碑,而汉隶而秦篆;由正书而行书而草书,南碑北帖,临摹把玩,经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禀赋,选定以“颠张狂素”为底色的狂草和以《郑文公碑》为基调的正书为主攻方向,在继承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和彰显个性中提炼出“正大气象”“如火如荼”的审美定位。到知天命之年,断然决然游学京华(北京),到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探讨书法美学的意义,用传统美学理论和科学的方法,解读书法经典,形成自己独创的研究成果,得到专业的承认和肯定。
再次是“写心”。努力在继承传统、抒写时代和彰显个人风格中,寻找结合点。我的正书,以“郑文公碑”意为主基调,努力集秦篆、汉隶、魏碑、唐楷之长,演绎大气、豪迈、雄强、自信的中国精神,演绎个人对“沉郁”的审美意象的理解;我的草书,在继承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毛泽东诸家之长的基础上,努力通过点画线条的提按、浓淡、枯润、徐疾、连断、粗细、大小、疏密变化,演绎“飘逸”“空灵”的审美意象,表现当今时代烈烈腾腾、如火如荼的盛世图腾,以及个人的人生感悟和体验。纵情讴歌伟大的新时代。
我书我情写我心,书中自有精气神。“不依情,不能发笔”,点画线条,横扫竖抹犹如情感的心电图、灵魂的舞步,在赏心悦目的美感节奏中,传递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启迪人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人生是一场修行,书法是我修行的法门,“知行合一”是我追求的境界,但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之中……
(2019年9月写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