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赏析] 建设与变革的时代景观《山村跃进图》
《山村跃进图》(部分)纸本设色 31×1526 cm 1958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
款识:一九五七年,根据鄂北山区社会主义建设所见、所感构成斯图,一九五八年夏画成于武昌扬子江之滨,一九八〇年初夏关山月并补识于珠江南岸。
印章:关山月印(白文)八十年代(朱文)漠阳(朱文)
从生活中来(白文)古人师谁(白文)
从1950至1957年,新中国画的发展随着时局的变化呈现出新的活力。关山月的艺术实践随着其探求与积淀一直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完成于1958年的《山村跃进图》长卷正是体现这一时期关氏山水画艺术的成就所在。此作既遵循传统山水画艺术语汇,又融化社会建设与变革的时代景观为一体,恰如其分的综合交汇,标志着关山月在驾驭绘画语言和表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山村跃进图》长卷,意味着关氏完成了个人新时期中国画创作的趣味和奥妙,并以此展现其艺术趣味的深度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
《山村跃进图》创作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文化大革命前,我主要是搞学校行政领导和兼中国画的教学工作,创作在当时仅是‘业余’。我在一九五七年参观了鄂北山区水利建设回来之后,就按捺不住要反映这个有意义的新题材。因为素材太丰富,不易概括,只好采用长卷这一传统形式表现。我要画的是《山村跃进图》,长达十米以上,花了三个多月时间才画成。当时美术院校的极左思潮的表现之一,是批判教学人员兼搞点创作为‘不务正业’。因此,我画《山村跃进图》,也不敢理直气壮,明目张胆地画,只能利用星期天,或每天晚上和午休时间来搞。这张画是在别人的闲言冷语中用自己的‘三余’时间画成的。”(《关山月论画》,河南美术出版社 , 1991年 , P77)
显然,依文中交代在,《山村跃进图》的创作动机是一个很具体的创作契机:一九五七年随武汉高教系统参观团赴鄂北访问李大贵发动的山区水利建设。《山村跃进图》的叙事内容以季节为背景分几个重要的部分:
从冬季开始进入具体而特殊的农村生活图景,如热火朝天的开山辟路、山石爆破开始,紧凑复杂的建设工地、人畜运输等场面在严寒中展开。其中风雪交加的气氛渲染更是充分突出着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为实现宏伟的构想表现出高炫的建设热情。
在秋季则安排了水利兴修、打场收粮、植树造林、垦荒种地、开山挖土等内容,其中不乏山间秋色斑澜的优美描绘,和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继之描绘的是夏季山区的新气象,画中出现有:山区放牧、公路运输、农具修整、干部下乡、牲畜养殖等等,画面内容随着山势的起伏而展开;
春季平原耕种,万里平畴的农田散布着繁忙的水陆两路农业运输,粮仓上“亩产千斤”宣传标语直截了当地表白农业的丰收增产的喜悦,杨柳依依,河流纵横,好一幅朝气勃勃农耕景象;
结尾则以长江航运和工业建设作这为美好远景,关山月在此作中表现出对无论从时代氛围的控制,和具体细节的刻划都可谓达一定的深度,让人仿如进入历史现场。
在《山村跃进图》的创作中可以见到其从容圆熟地谐调中国画传统和时代价值的矛盾。另外,关氏在传统的叙述框架中灵敏地汲取西式绘画的某些表现技巧,尤其在对空间处理上,拓宽了中西方绘画技巧运用的视野。这既发挥了传统中国画的移步换景的散点透视语言,也撷取了西画的焦点透视,质朴自然几近炉火炖青的地步,在如此宏大时代叙事中依然掩盖不住关氏对乡土中国中“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感流露;在此作中作者笔锋所及对“乡土语话”表现得亲切自然而富于情趣,如:儿童上学、小孩嘻戏,村头话常、迎客送别、洗衣送饭、烟炊袅袅、鸡犬相随……当我们的视线随着在这幅情节连贯、在轰轰烈烈的时代大事的叙述中移动时,众多富于人世温馨的细节刻画也穿插其中。
关氏在将时代叙述融于农村生活景物中流露更多的是个人对乡村风情的诗意发掘,逐渐显现的是作者对的生息于这片热土上的父老乡亲的深切关注,如同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的长卷,以艺术家的深情传递那个已经消逝了时代的生命热忱,这正是此作的格外精彩之处。
请横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