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矩阵 - 会员中心 - 投稿 - 投诉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工作人员查询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区域 > 湘西 >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行:走进芙蓉镇!

编辑:张可杨 时间:2020-07-24
导读: 财经媒体 商界平台 www.ddsjmt.com

本站网址:www.ddsjmt.com  

  湘西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七大片区中,芙蓉镇区域,我相对熟悉些。

  这个范围包括永顺、保靖两县,涉及六个乡镇。

  说熟悉,是因为我出生在这个区域,十六岁以前,就在这个范围内生活学习,走亲访友也没跳出这个圈子。

  所以总以为熟悉,想什么时候写就可以写,但真正动起笔来,才发现并不好写。

  二O一九年初,为了写好芙蓉镇,我罗列了不少提纲,仍不得要领。

  从长沙回父亲的山寨,我多次去了芙蓉镇,看了,走了,还睡了几晚,所得的还是不多。

  前不久,与永顺王耀宗副县长去了趟芙蓉镇龙溪村,电话咨询了省地勘局四O五队刘伟总工程师,倒像是明白了不少。

  龙溪村,是泽龙坪和小溪两个小村的合并村。

  一九八五年,表哥黄太贵在泽龙坪小学教书,我曾跟他读了一年书,附近的小溪、曾家坡等山寨大多去过。

  但那时我确实不知道,龙溪这个地方,竟然是刘伟先生所说的“中国三叶虫化石的故乡”。

  原来,距今约五亿年左右的寒武纪,一直是三叶虫的天下,它们畅游在世界各地的温暖海域。

  大约四亿八千五百万年前,地球从寒武纪跨入奥陶纪,海还是那片海,可当了五千六百万年“霸主”的三叶虫威风不再。

  适者生存。虽然三叶虫发展出更大的体型,但此时奥陶纪海洋却出现了新霸主。

  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千万年。

  在湘西所属的古扬子海域,“新霸主”典型代表就是角石,它们凶猛异常,且以追逐三叶虫为乐。

  刘伟告诉我,角石喜欢吃三叶虫,一旦动起口来,就会发出“嘎嘣嘎蹦”的脆响,好像我们吃花生米一般。

  这显然是刘伟充满诗意的想象,不过,从此在湘西大街小巷看见角石的化石时,我都不由地磨磨牙齿,然后会心一笑。

  有趣的是,虽然有了角石这个天敌,三叶虫却依然繁盛,在湘西就有这样一个它们曾经的乐园。

  这个地方就在龙溪村的曾家坡上。

  曾家坡,以最先来这里居住的曾姓人家而得名。

  我一边爬坡,一边告诉王副县长,三十四年前,自己还到过坡上一个叫曾发胜的同学家。

  还记得那时候曾家坡上住有不到十户人家。同行的村干部说,如今全搬走了,田地荒芜,了无人烟。

  我们到了曾家坡,看见几头黄牛悠闲地吃草,放牛的人却在不远的乱石堆里找着什么。

  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说,每天放牛无事,就在石堆里翻翻三叶虫化石,翻了几年,收获还可以。

  正如刘伟说的一样,老人证实,三叶虫化石大多集中在以曾家坡为中心的数平方公里范围,远了,踪迹难觅。

  刘伟说,在早奥陶世时期内的湘西地区,先后沉积了两套厚层至块状碳酸盐岩,它们中间夹有一套泥质泥晶灰岩和页岩。

  这套特殊的钙泥质夹层厚度近二十米,岩石外表发黑,暗示曾经水体营养丰富,有机物含量高,岩层中不时可见黄铁矿晶粒。

  岩石中发育水平层理,反映了当时海洋环境安静,无波浪干扰,剥开层层岩石,更看不到三叶虫天敌角石的化石。

  在这块乐土上,三叶虫繁衍生息,个头长得很大,直到四亿四千多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它们才逐渐走向衰落。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刘伟告诉我,他去过中国很多地质博物馆和科技馆,发现展厅里都有三叶虫化石。

  走近一看,在这些三叶虫化石的旁边,大都会有这样的产地标示:湖南永顺列夕。

  为此,前几天,我专门去了趟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湘西地质公园专家委员会成员童光辉博士告诉我,据《湖南省古生物图册》记载,列夕发现的三叶虫化石至少有九种。

  其中列夕小安南虫、凸小安南虫、高雅小栉虫、永顺湘西虫和郑家列夕壳虫,都属于在列夕首次发现并命名的新种。

  永顺湘西虫属于大型三叶虫,曾经发现过长三十三厘米、宽十八厘米的个头化石,曾经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展出过。

  童博士带我参观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展厅,他指着一块块三叶虫化石说,它们的故乡就是永顺列夕。

  列夕是土家语,意为“河坎上的寨子”。

  列夕过去是永顺县辖的一个乡,曾家坡是列夕乡辖的一个山寨,发现三叶虫化石时,标示了乡名。

  至于“中国三叶虫化石的故乡”曾家坡,为何写成了郑家列夕壳虫?应是笔误或音差。

  列夕因地处猛洞河注入酉水不远处,有水码头,交通便利,一度商贾如云,过去曾有“小南京”之美誉。

  列夕一河之隔是克必村,以红石林闻名,与列夕红石林和古丈红石林组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

  前些年,列夕撤乡并镇,大都并入了芙蓉镇范围。

  芙蓉镇属于永顺县,永顺是湘西面积最大的县,县域三千八百一十平方公里。

  永顺是中国土家族聚居大县。最早向中央提出土家族是单一民族的河南师范大学田心桃教授,今年九十一岁,她也是永顺人。

  永顺还是旅游大县,除了芙蓉镇、猛洞河、不二门、塔卧、小溪、马拉河等景区,还拥有湖南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

  那么,永顺之名到底源于何时?

  民国编修的《永顺县志》记载:“永顺县名从古称也。有谓前清正中改土归流,取永久顺从之义,其实误甚。”

  其实,关于永顺之名的来历,与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溪州之战”分不开。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九百三十九年八月,溪州刺史彭士愁率蛮军攻打长沙,楚王马希范派兵征讨。

  十一月,彭士愁败走,楚军一路追赶,并来到保山寨下,双方进入胶着状态,楚军副将廖匡奇被打死。

  胜负难分时刻,楚军竟使用卑劣手段,往山寨溪涧和水井里投毒,很多蛮军被毒死。

  战争持续两个多月,直至第二年春天,楚军趁风往山寨射火箭,焚烧房屋无数,蛮军死伤惨烈。

  一个风高月黑之夜,彭士愁率领残军离开保山寨,跑到今麻阳、芷江一带。

  走之前,他还安排儿子彭师暠请降。

  在内忧外患之下,长沙楚王马希范并没有责怪彭士愁父子,采取了“化干戈为玉帛”策略,还赐予了他们官职。

  当然,为了表明自己的丰功伟绩,楚王决定效仿先祖马援打胜仗喜立铜柱的做法,与彭士愁誓盟,立了溪州铜柱,划界自治。

  公元四十九年,东汉大将马援率兵征服武陵蛮军,最后战死在沅陵的壶头山下,最终“马革裹尸”。

  自称马援后人的楚王马希范,完成了先祖的没有完成的伟业,“敢继前烈,为吾纪焉。”

  溪州之战后,“溪州分为上、中、下三州,又有了龙赐、天赐、忠顺、保靖、感化、永顺六州……总二十州。”

  这段出自《宋史·诸蛮传》的记载,清楚地交代,永顺之名得于战后彭氏分州辖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保山寨就是现永顺芙蓉镇东侧的九龙蹬。

  四年前的秋天,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我与友人曾去过。

  九龙蹬是江西彭氏入主湘西的第一站,位于酉水北岸,由九道硕大的岩石组成,山势陡峭,状若九龙盘柱,故而得名。

  我们到了“溪州之战”时的水井,千余年后仍清澈,但友人捧起水却不敢喝,遥想曾投毒而尸横遍野,让人不寒而栗。

  从上往下看,九龙蹬似乎并雄伟,我们到山脚时,才发现山势陡峭,杂树横生,连向导都找不到去的路,只好作罢。

  向导说,九龙蹬的主峰四面皆百丈悬崖,只有龙颈一线与山脊一小矮岩坎相连,真如“溪州铜柱”所记:“唯有鸟飞,谓无人到。”

  但是山顶却比较平坦,面积有三十多亩,古木掩映之下,还有不少断垣残壁。

  他又说,山顶还有石门、石巷和石桥,桥下有两条溪,溪水从幽深的山洞中冒出来,环绕九龙蹬后跳入酉水。

  我们被他说得心里痒痒的,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大家相约有时间再一起去。

  不过,时间过去四年多了,我们仍未成行。前不久到芙蓉镇,听说主要是路还没有修好。

  如此大篇幅地介绍九龙蹬,是因为它写进了《资治通鉴》等史记,离芙蓉镇不过几公里,将来一旦开发了,价值不言而喻。

  在地质界,永顺县除了“列夕”这个命名,还有个“王村”,甚至中国年代地层表上,还有个“王村阶”。

  同样,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金钉子”展厅中,除了“排碧阶”和“古丈阶”,也有“王村阶”。

  原来,“古丈金钉子”最初发现的这个地质剖面,就在一河之隔的王村地界上。

  我也曾采访过这枚“金钉子”贡献者,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院彭善池教授,他说王村剖面形成于一九七O年修枝柳铁路时。

  从一九九O年起,彭善池教授及其团队,对王村剖面进行了十余年的研究,他发表的三篇三叶虫论文,都以王村剖面为内容。

  本世纪初,因修了张家界到吉首的公路,河对面交通条件更好,于是就重新找化石,重新研究,重新发表论文,再申报“金钉子”。

  最终,作为“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和点位”的“金钉子”,就钉在古丈境内,并命名为“古丈阶”。

  要不是今年进行湘西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宣传,我也不知有个“王村阶”,对于当地人来说,也许大都闻所未闻。

  “王村阶”因地质剖面在王村而得名。

  王村,即现在的芙蓉镇。王村的过去呢,就是过去的酉阳县城所在地。

  “酉阳”一词,最早不是出现在汉朝公元前二O二年建县,而是在二OO二年龙山里耶出土的秦简里。

  永顺籍名作家翟非先生在《山水湘西》一书中曾提到,仅《里耶秦简》第一辑公布的简文中,“酉阳”就有三十一次。

  从简文中涉及的“酉阳”县级职官名中,专家们一致认定,酉阳在秦始皇时就是建制县,设置年代为公元前二二二年。

  里耶秦简的出土,改变了从西汉才有酉阳县的说法。那么,这个酉阳县就是现在的重庆酉阳县吗?

  显然不是。

  去二O一八年底,为了追寻沈从文先生足迹,我曾专门去了重庆酉阳。

  当地很多文友直言,重庆酉阳建置之时,是南宋公元一一二九年,冉守忠在靠近乌江的今李溪镇置酉阳寨。

  在《我们的酉阳》和《酉阳人文》书中,我也发现,作者均提到文献中的“酉阳县”,大多指湖南永顺王村。

  研究历史,尊重事实,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一种文化自信,更是一种文化品格。

  毫无疑问,自秦代到隋朝,无论几多沧桑变故和兴亡更替,千里酉水之滨就一直有个酉阳县城,它就在王村,长达八百多年。

  一九八六年某个并不让人记得的日子,谢晋导演,刘晓庆和姜文主演的《芙蓉镇》在王村拍摄。

  我也是那时候第一次到王村的,与几个同学挤在人群中看演戏,很多当地人笑呵呵地围着演员们转。

  谁也不会想到,二十一年后,一个有着深厚积淀的古镇王村会华丽转身为被寄予无限厚望的芙蓉镇。

  很多人都觉得,王村因为电影《芙蓉镇》的拍摄而声名远扬,随之还成了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不少人又认为,王村,千年古镇,王者之村,明代土司王彭翼南率兵抗倭出发之地,原名,多好。

  不管怎么争论,一碗米豆腐是“吃”不到芙蓉镇的今天,同样,一根溪州铜柱也无法“顶”起王村的未来。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一方人们成就一番风景。

  说到底,芙蓉镇让人念念不忘,离不开一方山水,更离不了人们的努力。

  正如当下自媒体时代,夺人眼球的标题,可能会有一时的人气,但要想获得持续关注,精彩内容的支撑是关键。

  芙蓉镇精彩的内容之一,就是瀑布。

  前些年,芙蓉镇确立了外宣的广告语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我觉得这是写实,也很形象。

  瀑布在湘西乃至世界各地很多,但挂在千年古镇里的很少:“夜晚它是我枕上的梦,白天它是我眼里的爱、嘴上的歌。”

  芙蓉镇瀑布上的小溪叫营盘溪,从大山深处一路蜿蜒而来,注入酉水时,形成了巨大的两级阶梯状帘式瀑布,蔚为壮观。

  第一级落差有二十多米,宽五十米左右。落下来的瀑布,又流过一个大约一千多平方米的长方形台地,再接着往下跳。

  跳入酉水前的第二级瀑布被乱石分为三段,分别从不同地方相约飞流直下,落差约三十三米,宽六十米左右。

  丰水期时,瀑布就没有了分段,仿佛匹练般倾泻跌宕,其声之浩,其形之美,令人心旷神怡。

  中国地质科学院张晶博士认为,芙蓉镇瀑布的形成,主要受酉水断裂和地壳间歇性抬升的影响,为溯源侵蚀型瀑布。

  芙蓉镇瀑布下方的岩腔中生长着大量石钟乳,它们与溶洞中常见的垂直向下延伸不同,全斜斜地朝外生长。

  张博士说,这叫“向光性石钟乳”,形成主要受植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吸取洞顶滴水中的二氧化碳,引起碳酸钙饱和沉积而成。

  植物的向光性,引起这种石钟乳只在向光一侧沉积,从而导致其向有光一侧倾斜。

  需要指出的是,一九八六年拍摄《芙蓉镇》时,第二级瀑布下还没有栈道,瀑布也没这么大,溪水潺潺的,躲在杂树丛中。

  大约十一年前,王村改为芙蓉镇后,当地主要领导为大力发展旅游,才开发这瀑布后面的栈道。

  掀起瀑布的“盖头”后,在保护好古街古巷古屋的基础上,芙蓉镇大力开发民宿产业,旅游发展从此步入快车道。

  芙蓉镇的精彩内容之二,就是事在人为。

  过去,人们来芙蓉镇玩,主要是看看古街,买点舶来小商品,然后吃一碗米豆腐,多匆匆离开,留不住人。

  要给人一个来芙蓉镇、住芙蓉镇、消费芙蓉镇的理由,瞿大掌柜坦言,就必须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上多下功夫。

  瞿大掌柜今年四十六岁,永顺塔卧人,大学毕业选择创业,到芙蓉镇已有十五年。

  他和爱人先后卖过米豆腐,做过土特产,生意一般,最终选在瀑布边经营八部大堂和土司别院客栈,出现了转机。

  当然,他做民宿的同时,还融入了本地土家族“围炉夜话”等文化特色,用互联网思维做好相关服务,深得人心。

  在瞿大掌柜等人的带动下,芙蓉镇民宿迅速发展,短短十多年,已有了一百多家,床位三千八百多张。

  像八部大堂、白河码头、王村草堂、边城人家、土家源等客栈呵酒店,假期多是一房难求。

  瞿大掌柜多次问,王村过去是不是土司王的都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均未有记载。

  王村之名始于隋朝酉阳县城消失之后?还是与秦代最先来此地的人家姓王有关?仍是个谜。

  但我告诉他,不管如何,土司王是无数次来过王村的。

  这个被沈从文先生称作“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一直就是土司王水路进出老司城的必经之地。

  所以既然来过,便不曾离开。

  与芙蓉镇相邻的泽家镇,过去叫“泽家湖”,这是土家语“泽嘎枯”的近音误记。

  土家人称缺水干旱为“泽嘎”,“枯”为山地,“泽嘎枯”的意思为缺水干旱的山地。

  泽家镇,在湘西土司时期,是永顺土司下辖三个土知州之一的南渭州范围。

  《永顺府志》有云:“南渭州,宋为中溪州,后为南渭州。”

  一O一七年,刻入“溪州铜柱”铭文中的覃允赞,便是有史可查最早的南渭知州。

  南渭在酉水之滨,三面环水,依山筑城,龙蟠虎踞。在湘西土司的军事力量中,以水军为最。

  翻开厚厚的明史,无论是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还是湘西土司血战东南抗倭海战,都有南渭水军战功赫赫的记载。

  一三六六年,朱元璋大业初定,着手在南京建皇宫之际,南渭知州彭金胜顺势而为,开启了湘西土司向朝廷进献楠木的先河。

  一六八O年,在今沅陵县辰龙关,正是南渭彭凌高、彭宗国率兵从间道围剿了吴三桂叛军主力,并一举攻克辰龙关。

  龙颜大悦,清康熙帝论功,颁给永顺宣慰司印章一枚,如今还好好地保留在老司城遗址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光阴流过,往事并不如烟。

  如今的南渭改为南卫,是泽家镇辖一个村落,但先人们的荣光,至今还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泽家镇政府边有个西那村,是土家语“西喇司”的简写,意为鲜花盛开的地方,曾是南渭州军事要地。

  西那是典型的土家族山寨,近百栋转角木楼,飞檐翘角,古朴厚重,保存完好。这些年发展乡村游,人声鼎沸。

  行走泽家,最惹人眼球的当数龙头山了,矗立在拔古和猫子塘两村交界处,为五亿年左右的寒武纪形成的白云岩。

  龙头山海拔九百多米,实为高低起伏的三座石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龙头山上有古庙遗址,遗址上有一怪石,酷似龙头,传说有“吃保靖屙永顺”之灵气,不知何年何时,被人打掉了下嘴巴。

  龙头山下是星罗棋布的土家族山寨。这里的人们爱唱山歌,擅放木排,好客、胆大、多情。

  “瓢瓜舀水起漩涡,手捧白米慢慢搓。心想留郎逮餐饭,筛子作门眼儿多。”

  这是初恋少女的心思。男人们呢,则又是另外一种气概。

  “天上落雨河水涨,扎个木排下山岗。力拨千斤用四两,一篙点平千重浪。”

  与龙头山隔河远望的是官灵山脉,属于保靖县范围。

  官灵山脉海拔多在千米以上,山头此起彼伏,密密麻麻,齐齐整整,紧紧凑凑,仿佛大自然之手勾勒出来的“长龙”。

  小时候,我每每看到太阳从官灵山头落下,总以为那里就是天边,直到有一天在那边走亲访友,才知道山外有山。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这高山之巅还有大量的虫管遗迹化石,紫红色的,美得令人心痛。

  前不久,就在那些遗迹旁,刘伟告诉我,这虫管化石的产出层位是晚泥盆世,距今约三亿八千万年。

  刘伟说,紫红色调,是因那时除了大量陆源碎屑随河流带入大海,还带入了大量的铁质。

  在河流入海处,部分如现代沙蚕一类的无硬壳生物,因爬行、钻孔,在沉积物中留下扰动强烈的孔洞痕迹,后期又被充填胶代。

  官灵山下有个普戎镇。“普戎”是土家语“鹏戎”的误记,意为凤凰鸣叫之地。

  土家人称凤凰为“鹏”,“戎”是“叫”的意思。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对于普戎来说,寓意美好。

  这美好传递到芙蓉镇,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红是红彤彤,红殷殷,中国红。

  红装素裹,红红火火,红光满面。

  红光满面的湘西,今年成功世界地质公园,从世界文化遗产到世界地质公园,一切都令人期待。

  凡是都有偶然的巧合,结果却又如历史的必然。

  祝福湘西。(完)。

  作者简介:

  刘 明 男,湘西人,中新社原记者,十八洞村、大汉控股集团等单位和景区宣传策划顾问。曾被评为新华网十大名博、感动家乡十大人物。

  本期摄影:瞿大掌柜,卢瑞生,谢返林,李林宏,彭德忠,祝荷英,彭明清,何昔云,王进科,王 银,刘 明。部分资料照片由永顺县自然资源提供。

责任编辑:张可杨
合作伙伴

湘ICP备20002094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63号

未经本单位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湖南麓山律师事务所 李沫律师 湖南简单律师事务所 曾继明主任

技术支持团啊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