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路子 既护生态又富口袋
本网讯(陈拓)初春时节,新邵金龙山上雾气弥漫。山下小河村,村头黄桃基地内树上花苞静静等待开放,木耳基地里的高山木耳等着村民采收。
随着最近天气不断转好,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小河村老支书刘泽荣感慨:“别看村子现在人气旺,以前,年轻人多半外出打工,姑娘也不愿嫁到我们这里。人家都叫我们‘山猴子’。”
过去,小河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因为交通不便、产业单一,小河村一直戴着“穷帽子”。2018年3月,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对口帮扶小河村,选派邵阳供电分公司员工谢历冰任小河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历冰带着帮扶工作组的3人找路子、想法子。如今,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日子越过越舒坦。
村子美了,村民也富了,小河村的“秘诀”是什么?
曾经:守着好山水 过着穷日子
小河村位于新邵县坪上镇金龙山下,山高坡陡,距离坪上镇大约有12公里,海拔落差超过400米,一条出山通道,如同挂在悬崖上,路窄弯急,十分险峻。村民以前出山只能步行,到镇上往返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因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严重落后,被称为新邵县“小西藏”,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24人,贫困率高达30.7%。
“小河很美,但小河很穷。”1995年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刘应明说,“那时候除了种些药材,就是出去打工,没有别的经济来源。”
全村人口过千,但是水田只有一百来亩,根本不足以养活人。“小时候只记得山上的树都被砍了,山地被开垦出来种玉米和红薯。”刘应明说。
“以前就盼着,小河村也能够通公路、通电,家里的土砖房能变成红砖房,可以有电视看。”刘应明说,“做梦都没想到,我们现在生活这么好,不仅腰包鼓了,家家户户盖上了新楼房,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蜕变:昔日穷窝窝,如今旅游网红地
2020年6月28日上午,在小河村“农光互补”扶贫车间里,十几名村民正忙着把预订出的茶叶打包装箱,准备送往镇上的快递点。
小河村依山傍水,生长着大片的野生茶树,村民们传承了上百年的制茶技术。三年前,村里大多数家庭是小作坊制茶,成本高,产品卖不上价钱。
“通过几个月的调研,我们计划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建立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村民增加收入。”谢历冰说。
扶贫车间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利润由村集体所有,村民按比例分红,统一开发野生茶树等农产品资源,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绿叶变金叶、青山变银山”的路子。
当年10月,国网湖南电力发挥专业优势,为小河村实施电网改造升级,新增2台变压器,把户均容量提高到3.3千伏安。该公司用恒温、恒湿的光伏大棚建成了集加工、储存、展示为一体的“农光互补”扶贫车间,成立了村集体全资占股的合作社,配备电气化制茶设备,推动制茶业转型发展。
“农光互补扶贫车间”建成后,车间一年四季从不停工。春采茶,秋摘木耳。木耳加工完,茶叶就紧跟着上。小河村村民全年有事做、有钱赚。
现在的小河村,出村的道路宽阔通畅,50座以上的大巴车都能自如进出。走在村里,感觉焕然一新,水泥路通组到户,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用上了自来水,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果、冬季赏雪,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小河,爱上了小河。这里也因此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穷窝窝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旅游胜地。
“现在日子好过多了。通过采茶、养鸡、养猪和扶贫兜底保障,去年家里收入超过了3万元。”77岁的村民谢雪梅,儿子患病、儿媳残疾,两个孙子还在读书,“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可能要带着一家人出去讨米了,我们生活在好时代,只要肯努力干,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在小河村,跟谢雪梅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村民周秀家开在自己家里开了农家乐,仅去年一年就收入8万余元。刘颂华通过抖音等平台直播销售自家的蜂蜜,养蜂数量从最初的25箱增加至85箱,他也成为了村里的“网红”,村里蜂蜜等土特产销量一路上涨,销路越来越广。
现在村产业已由帮扶工作队“带着做”转变为村“两委”主导发展,并实行村干部产业一对一负责制度,通过展销将产品“送出去”,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引进来”,打造出一支“生产、销售、管理”相匹配的人才队伍,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长久可靠。据统计,2020年村扶贫产品销售额已突破百万大关。
2020年,小河村集体所有的合作社累计分红近200万元,人均年收入增长到1.5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连续两年全村医保由合作社出资负担。
谋划:守住绿水青山,变出金山银山
巩固脱贫成果,谋划乡村振兴,小河村其实一早就有着超前的思考。2017年,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在院内发布“初心永驻 创想小河”乡村公益规划设计竞赛公告,最终有8个技术团队参加竞赛并赴小河村进行了详细调研。2018年,规划设计方案《百草山谷,小河人家》脱颖而出,在此基础上,国网湖南电力驻村帮扶工作队制作了《小河村扶贫工作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富民产业,发展生态旅游。
“小河村最大的优势是它独特的自然环境,一定要进行保护性建设,发展要立足于长远。”刘应明说他也一直在给村里提建议,要加强古村落的保护。
村里众人也对小河发展有着各式各样的想法。
老村支书刘泽荣说:“希望小河村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愿望看似纷杂,又有着内在逻辑。小河村已经用巨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意义与道路正确。守住绿水青山,才能变出金山银山,也成为小河村此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近,工作队又邀请深圳规划设计院为小河村量身订制乡村振兴规划,以乡村旅游为契机助力,围绕露营基地为中心的民宿文化圈,吸引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游客1.5万人。下一步将更好的挖掘和利用生态资源,围绕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