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故里 中国联城——《湘潭研究》对话市楹联家协会主席张绪军
伟人故里 中国联城
——《湘潭研究》对话市楹联家协会主席张绪军
题记:我们不要求每个领导都成为楹联的爱好者或者专家,你个人喜不喜欢,达到什么水平,我们不做要求,但是一定要做楹联文化传承和楹联文化城市创建工作的支持者。
--- 傅军副市长在全市创楹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编者按】11月18日,一份快递从北京飞到湘潭市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这是由中国楹联学会关于同意命名湘潭市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批复文件,同时有中国楹联学会(湘潭)创作中心,有湘潭县、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昭山示范区等5个县(市、区),有湘乡市虞唐镇、潭市镇,湘潭县乌石镇、河口镇,雨湖区鹤岭镇等5个乡镇;有湘潭市第七中学、湘乡市东山学校、起凤学校、东方红学校,有湘潭县晓南学校、江声中学,雨湖区曙光学校、风车坪小学、金庭小学、湘锰小学,岳塘区火炬学校、育才学校等12所中小学校获得批复。至此,湘潭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功。湘潭因此又增添了一张内涵丰盈的城市文化名片,增添了一份鲜活的文化载体,更多了一份湘潭人对楹联文化生活的浪漫向往与追寻。成绩和荣誉的背后,凝结着湘潭市一如既往的努力。对此,湖湘经济研究中心第一时间专题采访了中国楹联协会理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湘潭市楹联家协会主席张绪军先生,现整理出来,奉献读者。
笔者:尊敬的张主席,您好。今天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我们注意到早两天在湘潭日报、湘潭在线客户端、红网湘潭站以及其他的网络媒体都广泛宣传湘潭市成功创建了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请您谈谈我们湘潭市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意义是什么。
张绪军:您好。楹联是中国汉语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具有承载传统、教化民心、美饰环境、传播文明的重要功能,自古至今有着独特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是由中国楹联学会命名、授予国内楹联文化底蕴深厚、楹联工作突出的城市荣誉称号,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历史底蕴、文化品位、文明程度等方面实力的综合体现。
湘潭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现实意义,一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需要。我们要坚持四个自信,其中一个自信,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所拥有的楹联文化,就是我们的重要支撑之一。二是湘潭市全力打造 “一谷三城”的需要。现在湘潭从产业发展需要,提出了要打造智造谷、军工城、汽车城、文创城。而在文化创意方面,其实每副楹联本身就都是一篇短小精悍、意义独具的文化创意。三是我们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的需要。我们创成文明城市已经两年了,大家都为湘潭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欢欣鼓舞、倍感骄傲。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创建,这一国字号文化品牌将会为湘潭全国文明城市锦上添花,为湘潭文化强市注入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四是我们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需要。大家知道我们湘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成功创建,必定为夺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增添光彩。所以,正如傅军副市长说:别小看创建楹联文化城市的重要意义,这是小对子、大意义。
笔者:谢谢您的解答,我知道了湘潭为什么要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那么我们湘潭市这次能创建成功,您认为其主要动力是什么?
张绪军:您这个问题提得好。我认为: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2017年5月市文联第八次代表会上,市委书记曹炯芳在讲话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和认真抓好“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创建工作,为建设伟人故里、文化湘潭、大美湘潭作出文艺界的贡献。2018年12月中共湘潭市委办公室、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潭办【2018】73号文件批转下发了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创建内容、时间步骤和保障措施。同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曹炯芳任顾问、张迎春市长任组长,各创建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了由市文联牵头的市创楹办。在创建期间,主管副市长傅军多次组织召开创建工作协调会,加强工作调度,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深入细致抓好各项创建工作,确保创建目标顺利完成。其次,得益于各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区的齐心协力。创楹工作涉及部门多、领域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带动了各县(市)区、乡镇的纷纷响应。各级政府研究创建出台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强化各项保障。宣传、文联,财政、教育、公安、文旅广体、新闻媒体,文物、民政、卫健、市场、交通、住建、城管、部队、宗教等单位都积极支持楹联文化市(县)的创建工作,有具体工作方案、有专人负责、有具体措施。第三,得益于国家和省、市的精心指导。湘潭市在2011年就开始筹划申报“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期间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建设性工作。特别是前任协会主席刘绍彬在2016年诚邀中国楹联学会蒋有泉会长到湘潭考察,曾得到蒋会长对我市楹联创建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湘潭的楹联文化有底蕴、有特色,有成效,在湖南有地位,在全国有影响,湘潭应尽早加入全国楹联文化城市行列。”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楹工作,把楹联文化建设作为文化湘潭建设的重要内涵与全市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在我市的创楹工作期间,省楹联家协会主席到湘潭讲学、来湘潭指导、督查,也给我们对创建工作充满了信心。第四,得益于广泛深入宣传工作。坚持把宣传作为浓厚创建氛围、推进创建工作的主要措施来抓。做到了党报上有文,电视上有影,电台上有声、网络上有图。傅军副市长和市委宣传部非常重视创建宣传工作,及时批示安排落实。一是创楹办采用固定性宣传、流动性宣传、定点性宣传相结合的方式,由点到面做到全面铺开;二是湘潭日报以“微课堂”的形式开辟了创楹专栏,分享楹联赏析、创建动态等宣传报道方式,有时一周两三次。三是市级各机关及其二级机构在沿街大门张贴对联;市交发集团在的士车顶灯进行流动性宣传;市文旅广体局发动沿街体育彩票门店;市民政局发动沿街社区、福利彩票店;市城市管理局动员沿街商业门店采用的电子显示屏进行创建广告宣传。全市掀起了“创楹”热潮,进一步提高了市民对于创楹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四是中国楹联学会官网、《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湖湘楹联公众号、潭州联萃网站和公众号以及各县(市)区、企业网络媒体多形式、多方位连续报道创楹动态。去年以来,湘潭楹联家协会共在《中国楹联报》、《湘潭日报》和《湘潭在线》等有影响的网络平台发表通讯、简讯、报道共200多篇。特别是在《中国楹联报》总第23期头版一次性刊登了三条关于湘潭市楹联家协会的消息报道。五是办好创建工作简报。自全市创楹推进会召开以来,市创楹办积极收集、整理各项创建动态,每月定期出版一期创楹工作简报,将各县(市)区、乡镇、学校好的做法与经验和大家分享。起到了传达信息、交流创建工作经验,相互激励促进、指导落实工作的重要作用。湘乡市、岳塘区也创办了创建工作简报或专题工作通讯。
笔者:张主席,据我们了解,您有个“楹联十进”和“楹联+”的新提法,能否给我们介绍下。
张绪军:好的。我们在今年3月份在北京向中国楹联学会呈交湘潭市人民政府的创建申请时,就向中国楹联学会蒋有泉主席汇报了我们的“楹联十进”“楹联+”的工作模式与方法,当时就引起了蒋会长的高度兴趣,在听完汇报后,蒋会长当场提出,要我们好好总结,拟将写入中国楹联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首先“楹联十进”工作,就是让楹联文化进入各行各业。普及楹联文化,服务社会生活是楹联事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创建工作的重点。《湘潭市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实施方案》就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三化目标”,即:楹联教育普及化、楹联创作精品化、楹联效益社会化。 “楹联十进”,即:楹联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进医院、进景区、进工地。目的是促进楹联文化的普及提高和发挥好楹联的社会效应。市创楹办、市楹联家协会和各级楹联组织为此积极想办法、定措施,分责指导抓落实,积极推动“楹联十进”工作。通过楹联家们的努力,如过去建筑工地一些口号式的标语、警句,变成了一副副优美的楹联呈现在大家眼前。我市某建筑工地大门用的句子是:“一天也不耽搁; 一时也不懈怠”,而紧临这个工地新开工的湖湘学校工地,在创楹过程中,就用上楹联家根据建筑环境、用途、目标而撰写的楹联:“先天佳境,湖傍城心三馆利;相此建黉,如期优质百年功。”受到工程管理方的高度赞赏和采用。其次“楹联+”工作思路,就是拓展楹联服务途径。要使楹联文化更好的服务社会,就必须创新思路,拓展途径。其目的是促进楹联文化与其他行业文化相融合,让楹联文化艺术形式与各种社会需要相融合。创建工作推进中,我们进一步明晰了“楹联+”的16种具体结合的方式方法:1,与机关文化,文明单位、学习强国相结合;2,与校园文化,国学传承、课程学习相结合;3,与社区文化,友邻为善、和谐建设相结合;4,与家庭文化,室内装饰、婚寿喜庆相结合;5,与企业文化,形象策划、产品推广相结合;6,与新农村建设,特色旅游、城乡互动相结合;7,与军营文化,国防建设、军民融合相结合;8,与医院文化,救死扶伤、改良医患相结合;9,与景区文化,主题宣传、环境营造相结合;10,与工地文化,安全质量、项目管理相结合;11,与城市文化、形象营造、各项创建相结合;12,与法治文化,民主建设、文明进步相结合;13,与多媒体文化,网站公众号、报刊广电相结合;14,与艺术文化,诗书歌画、文艺惠民相结合;15,与传统文化,儒释道易、学习传承相结合;16,与廉政文化,爱莲倡廉、创建联城相结合。通过以上“楹联+”的多种结合途径,使楹联文化与社会经济、生产生活,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紧密融合。在“楹联+”拓展途径中,如湘乡市虞唐镇将楹联融入了传承几百年的“踩高跷”非遗民俗项目,活动中将每次演出时的剧名、牌匾、牌灯都镶嵌上吉祥的对联,并创造性的新增了“斗对联”比赛。在几支高跷队比赛时,彼出“桃园三结义”上联,我对“涟水万种情”,你方出“火烧新野”,迎战方马上对“雨沐虞唐”,彼方“宣和元夜”,此方“永乐丰年”,真是既比技艺,又比对联水平,你来我往,乐此不疲。
笔者:张主席,我在百度您的资料中,了解到您有楹联文化“真善美”的理论文章得到了全国楹联界的反响,您能给我们介绍下吗?
张绪军:这事的起因,是我在2018年8月12日湘潭市楹联家协会主席团会议上,首次提出楹联创作不仅要符合《联律通则》,更要遵循“真善美”的价值标准,使楹联作品达到更高的文学境界。为此,我专门就写了这篇论文:
一、中国文化的真善美。文化即人文,实际上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就是人如何对人、对事、对物去“以文教化之”。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区别于自然,有人伦之意;区别于神理,有精神教化之义;区别于质朴、野蛮,有文明修养之义。“人文”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因此要倡导“文明以止”,与真善美相合者则颂扬、践行,与真善美相违者则鞭挞、规避。因此,文化是“以文化人”进而“化成天下”的,是推动人类文明有序化发展进步的结晶。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人文道德规范,是一种有情感倾向的价值观体系。这种文明进步有序化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思维有序化、行为有序化和生理有序化。而这三种基本有序化的决择依据也有三种基本类型价值:思维性价值:推动或阻碍人类思维有序化过程的价值,用“真”或“假”的形式来描述,它包括两个方面:知识、思维方式。行为性价值:推动或阻碍人类行为有序化过程的价值,用“善”或“恶”的形式来描述,它包括两个方面:行为、行为规范。生理性价值:推动或阻碍人类生理有序化过程的价值,用“美”或“丑”的形式来描述,它包括两个方面:消费资料、生产资料。
根据《统一价值论》观点: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人们平均价值率之差,决定着该事物对于人的客观意义。因此,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它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人就会不断增加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相反,就只有消极的意义,人就会不断减少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显然,真善美的价值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给出文化的“真善美”价值的精确定义:
“真”——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思维性价值。
“善”——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行为性价值。
“美”——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生理性价值。
这里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正向价值和积极意义,即就是“真善美”,也就是现在大家通常所说的“正能量”。毛泽东主席早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2日)》中指出:“人们历来不是讲真善美吗?真善美的反面是假恶丑。没有假恶丑就没有真善美。”文化艺术作品应追求真善美即正向价值,而这种真善美价值给人带来的真感、善感和美感的能量强度,就是人们投入文化艺术作品创作时,所依据的真实性、所坚持的崇善性、所追求的完美性的情感强度。当然,这种情感强度是人们心灵可以感受的,这种文艺作品的“真善美”正向价值所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是通过大多数人的感知和认可获得的。因此,我们党提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文艺两为方针,与“真善美”作为文艺作品的三个基本价值标准,是文艺创作与文艺作品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统一价值标准。
因此,真善美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本底属性!文化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追求真善美!创作出具有真善美价值和品质要求的文艺作品。衡量一部文艺作品价值,就是通过“真善美”价值来判断的。“真”是真实性,是尊重客观的基本要求;“善”是崇善性,是选择倾向的核心要求;“美”是完美性,是文学修养的境界要求。真善美三者构成了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高度和谐统一”的价值结构,是文学艺术产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因而,“真善美”成为追求进步的文艺家们,争相攀登的文学艺术价值三座高峰。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无一不是以卓越的艺术魅力,闪耀着永恒光芒的“真善美”文艺思想而感人传世的。
二、何谓楹联的真善美标准。楹联是对联的雅称,对子是对联的俗称。对联是中国文学体系中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对联甚至比诗词更加雅俗共赏、用途广泛。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能做到言简意赅,文情并茂,神形兼备,联墨齐美,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美的感受。楹联的承载传统、教化民心、美饰环境、传播文明的功能,对社会产生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楹联文化已深入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楹联确实是我国文学艺术园地的一枝奇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楹联文化堪称“国粹”是当之无愧的。因此,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文化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传承好、运用好楹联这种汉语语言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来表达心愿,寄托理想,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讴歌社会真善美,鞭挞人间假恶丑,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这就首先需要我们搞清楚什么是楹联的“真善美”?评价楹联“真善美”的标准又是什么?当然,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裁之一,楹联作品不仅要符合《联律通则》,更要遵循“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如:事物取材的真实性,创作初心的崇善性,文学作品的完美性;还要考虑楹联本身独特属性,来回答什么是真联?什么是善联?什么是美联?众所周知,楹联突出特征有:一是历史悠久,自成规定;二是用途广泛,雅俗共赏;三是文情并茂,联墨齐美。据此,楹联的“真善美”价值属性,可以用“六性”来衡量楹联价值——即真联的真实性、规定性,善联的崇善性、致用性,美联的文学性、艺术性。
所谓楹联的“真联标准”,就是要符合内容的真实性、体裁的规定性,即“求真合体”。楹联作品的真实性,一是指楹联创作在反映自然社会生活和表现思想情感方面,达到的真正、深刻的程度。内容虚无缥缈,脱离真情实感,就不是真联;二是楹联作品一定要符合楹联体裁形式,符合联律通则要求,否则就不是合格楹联,也就不可能是真联。
所谓楹联的“善联标准”,就是要具备文化的崇善性、功能的致用性,即“崇善致用”。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和入世建功,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崇善性、功能的致用性。这种崇善性,决定了楹联文化应该崇德向善,守礼重情,与人为善;这种致用性,决定了楹联文化应该服务惠民,于事有益,从而成人达己。楹联作品只有上善若水、经世致用,才称得上是善联。
所谓楹联的“美联标准”,就是要追求文辞的文学性、书写的艺术性,即“文华墨美”。楹联的“美”,是一个文学艺术上追求完美境界的问题,即指作品的文辞修养与书写呈现,是否能和谐统一?是否有艺术个性?是否有创新发展?是否能使人精神愉悦?如何创造出一副气韵生动的美联,这常常决定于楹联家个人的审美修养和人格境界。因此,楹联学习永无止境。
三、如何创作真善美楹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国首届梁章巨楹联奖首席获奖者余德泉教授的《中华对联通论》的适时出版,以及四川省叙永县“余德泉艺术馆”的建成开馆,是全国文化界尤其是楹联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两宗大事。前者完成了楹联学科建构,大大提升了联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学术地位。后者是一项楹联文化、书法艺术双峰并峙的文化工程,为全国楹联文化艺术展示提供了研究与展示场地。为此本人撰联祝贺:“德重联坛,泉润墨章,联墨双馨华夏誉;艺开通论,术陈专馆,通专两便迩遐香。”以歌颂他为楹联事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楹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应该有怎样的作为?我们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楹联创作初级阶段“怎么写”的基本技能,还应积极推进楹联“真善美”标准的实践,探索掌握楹联创作升级阶段:“写什么、为谁写、怎么写好”的三个创作要领,写出符合真善美标准的楹联来。
创作真联,就是解决"写什么"的“认识”问题。“艺术真实”主要与“真”相关,即作品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以及作者对所反映的生活有无正确的感受和认识。因此,真联写生活,写真情实感,要多体验多学习,以丰富创作素材,做到言之有据;写真联还要掌握楹联体裁规定,提升写作技巧,过不了楹联规则关、技术关、谐巧关,就写不出真联。
真联欣赏:
湘江、赣江、鸭绿江,百堑何曾拦虎步;
家事、国事、天下事,一生自若荐鸿心。
(佛山 郭彦波撰)
赠诗刚历八三秋,是毛公笔,写彭公赞;
勋业永铭三八线,凭不世才,成惊世功。
(宝鸡 王逸飞撰)
——这两副作品是2018年湘潭市楹联家协会主办“纪念彭德怀诞辰120周年征联”的应征联。联家一是撷取了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如前联从彭德怀元帅的军旅足迹中择其关键,写出了元帅的勇猛无敌;后联则抓住了毛泽东主席1935年写“唯我彭大将军”的重大历史节点和抗美援朝惊世大事。二是运用了多种楹联技巧,如前联“江”“事”三重叠字和“虎步”“鸿心”比喻,后联“八三”“三八”绞股重字与“公”“世”规则重字的双重技巧的叠用。因此,这两联堪称“真联”典范,也获得评委们的一致看好,被分别评为特等奖、一等奖。
创作善联,就是解决"为谁写"的“伦理”问题。“情感评价”主要与“善”相关,即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对于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和影响。因此,善联为社会进步而写,为讴歌先进而写,为宏扬正能正气而写,做到“联墨飘香处,春风化雨时”;坚持“两为方针”,加强惠民服务,提升楹联实际功用,做到与人、于事都有益,就才算善联。
善联欣赏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清 袁枚、秦大士撰)
——这是岳王庙前一幅流传千古的绝对。作者是清乾隆朝十七年的状元秦大士。相传,秦大士和当时著名文人袁枚等人游览杭州西湖,来到岳飞墓前,看见秦桧的跪像,袁枚看见秦大士有点尴尬,于是说要作副对联,还没等秦大士同意就说:“人从宋后羞名桧”,秦大士一听直接说道:“我到坟前愧姓秦”。此对妙就妙在不提岳飞只提秦桧,却更加突出了人们对岳飞的敬仰之情。可见,这也是一副最能体现楹联文化崇善性的佳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 韩愈撰)
——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这副对联的功用性是非常突出的,有不少学子喜欢将此联作为座右铭或挂于书房,实为一副善联佳作。
创作美联,就是解决"怎样写好"的“美学”问题。“文艺创作”主要与“美”相关,即作品的修辞手法与表现形式是否和谐统一,是否有艺术个性,是否有创新和发展。美联多是用厚实的联外功写出来的,联家应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功底以及扎实的书法艺术素养,才能写出动心、美目怡心的佳构好联来。没有文华墨美的日积月累之功,是断然没有美联的厚积薄发和推陈出新。
美联欣赏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清 邓石如撰 王艳旗书)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清 林则徐撰 鲁小川书)
——前联乃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后联是林则徐1842年8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的诗中对句,竟成了一副描写山水的名联。青山虽然不曾着墨,但却是一幅留存千秋的美丽画卷;碧水虽然没有琴弦,但却亘古至今,奏出悠扬动听的琴声。图画琴声之雅,青山碧水之美,清淡出奇趣,简易寓深意。寥寥几笔,何等优美!何等意境!此两联实为美联范例。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清 石韫玉撰并书)
——这幅楹联文意是:写文章要精神充实、思想成熟,文章就写得老到;为人若学问深厚,就能意气平和。上面三联分别用金文、行书、楷书写成,笔墨韵致,结字古雅,章法老到,书写呈现形式与联语内容,相得益彰,堪称“文华墨美”之美联。如果说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那么楹联的创作,“真”是基础,“善”是灵魂,“美”是手段,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敬畏天地人,追求真善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因此,掌握真功夫,坚守善初心,追求美境界,应该是楹联家一生的文化修炼、道德操守和信念追求。“万物有灵,天地有心,和煦春风能化雨;百花齐放,联书齐美,飘香翰墨可怡神。”拙联是2017年初我当选湘潭市楹联家协会主席时所撰,正是本人对楹联文化自信的心迹表露,也是我对创新发展市楹联协会工作的主张。抄录在此以祝各界朋友们春风拂面!神怡体健!祝我们共同的楹联事业春意盎然!风光无限!
笔者:真的谢谢您,让我也学到不少有关楹联知识。我还想您总结下这次湘潭市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有哪些亮点。
张绪军:我先讲四个数据吧。第一个数据,在会员数量上。2019年,我市市本级楹联家协会会员新增加52名;国家级会员仅新增就有61人。到目前为止,我市市级会员近600名,国家级会员达130名(标准是50名)。第二个数据,在楹联普及上。2019年,我市成功创建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外,还有湘乡市、湘潭县、岳塘区、雨湖区、昭山示范区等成功创建为中国楹联文化县(市、区);有乌石镇、河口镇、虞唐镇、潭市镇、鹤岭镇等成功创建为中国楹联文化(区)乡镇。第三个数据,在教育基地上。到目前为止,我市今年再新增10个湘潭市楹联教育基地,并有12个学校成功创建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按每个学校受益学生500人、受益家长500人计算,楹联普及的学生和家长人数将是20000多人。第四个数据,在宣传报道上。2019年我协会共在中国楹联报、湘潭日报、媒体公众号和有影响的网络平台发表通讯、简讯、报道共200多篇。特别是在《中国楹联报》总第23期头版一次性刊登了三条关于湘潭市楹联家协会的消息,更是引起业界的关注。第五组数据,在敬业奉献上。据统计,我们协会的网络委员会成立一年时共出版52期《每周一联》和48期公众号,总共是100期的任务,相当于平均3天就要出一期。体现出我们楹联工作者热爱楹联事业和敬业奉献精神。
第二,我再讲七大亮点。第一个亮点,锦绣联城,实至名归。2019年湘潭市楹联家协会借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潭办【2018】73号)的东风,在傅军副市长的亲自督导下,在市创楹办、市文联以及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教育局等市直各部门的鼎力协助下,我们湘潭市成功创建了“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国家验收组长蒋有泉会长在验收反馈会上主动为湘潭题写“锦绣联城”四个大字,这是对湘潭创建氛围、工作方法以及取得优秀成绩的高度肯定和积极评价。中国楹联学会2019年34号文件及时进行了批复。第二个亮点,湘潭楹联,省协高看。今年9月2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湖南省楹联家协会成立30周年以及首届湖湘楹联大会上,我们湘潭收获频多,有湘乡市的虞唐镇、潭市镇获得“湖南楹联文化乡镇”称号;湘乡市东山学校获得“湖南省楹联教育示范基地”称号;我市楹联艺术家刘咏资获得“彭玉麟楹联创作奖”首位提名奖;我市的楹联艺术家刘绍彬、周渊龙等24人被认定为“湖南对联文化传承人”。成绩来之不易、事业任重道远。第三个亮点,全国征联,形成品牌。协会成立29年来,已连续20次举办全国性征联活动,均受到全国各地楹联家以及楹联爱好者的好评。特别是在去年,首创了“纪念彭德怀诞辰120周年”全国无奖金征联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投稿1300余副。今年由中国楹联学会指导、省市楹联家协会联合承办的“中国窑湾首届全国征联“,历史性的征集到近5000副楹联,其数量之多,引起中国楹联学会的关注。第四个亮点,展点景点,异彩纷呈。借创建工作的契机,市创楹办、市文联、市楹联家协会以及各县(市)区整合资源,组织了各类联墨作品展,打造楹联一条街和楹联景点。岳塘区的"按画题联"的优秀联墨展,以及湘乡市、雨湖区的联墨展,都是上了规模、上了档次的大展。湘潭市大部分公园的亭、廊、门、阁都重新悬挂了崭新的楹联,给市民在休闲的同时,更增添了一份雅趣。湘乡潭市镇楹联一条街和湘潭县乌石楹联一条街,都是根据各商铺的特点由我们楹联家创作后,木刻悬挂;湘乡虞唐镇集中打造的楹联长廊,融入地方色彩,将虞唐八景和传统民俗有机结合。盘龙大观园的大量木刻楹联,明晰了旅游的文化定位,提升了环境的文化档次;湘潭万楼的几十副楹联悬挂,更是突显了“万楼兴、湘潭兴”的地域情怀。第五个亮点,四本书籍,堪称经典。2019年,我们完成了四本楹联书籍的整理、编印。一是汇集湘潭历史上201位联家、上千副的《湘潭古联集萃》。二是完成了《湘潭楹联百家》一书的编辑出版。三是完成了《湘潭楹联—-中小学教材》一书的编写出版。该书落脚点放在小学的启蒙阶段和中学普及上,第一次印刷就是几千本,免费向各创建楹联教育基地的中小学发放,是作为培养楹联新秀和楹联爱好者的入门读本。四是完成了《湘潭楹联》年刊第二十九期的出版工作。第六个亮点,联教基地,特色各具。今年新晋级为 “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的12所学校几乎都达到了有组织、有教师、有阵地、有活动、有标志、有成果的六有要求,同时还有一批学校正在陆续申请创建市级联教基地。湘潭县晓南中学就经常开展“走近对联天才”“实用对联”等主题实践活动。风车坪学校开辟了《楹联大闯关》《晒晒我最喜爱的春联》《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对对子》等趣味对联活动;曙光学校对高年级每间教室门口由学生自己创作、书写、张贴的做法,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楹联的兴趣。第七个亮点,"楹联十进""楹联+",湘潭首倡。这是湘潭在楹联文化的推广普及发展中的积极探索和独特贡献。我们认为要使楹联文化更好的服务社会,就必须创新思路,拓展途径。
笔者:最后,请您谈谈湘潭市城市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之后,后一步工作准备怎么开展?
张绪军:回顾二年来的创建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在中国楹联学会、湖南省楹联家协会、湘潭市文联的关怀指导下,湘潭楹联文化城市创建工作得以全面深入展开,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先进市相比,与全市人民的期盼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马不停蹄,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推进我市楹联事业和楹联工作,把创建工作继续向纵深推进,巩固和扩大创建工作成效,为繁荣湘潭文化、助力各项事业发展,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幸福新湘潭,为中国楹联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今后,我们要在“强组织、重服务、创特色、出精品”的思路引导下,一是进一步完善楹联组织和健全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进一步推进楹联学术研究,提高创作水平。三是进一步编辑楹联运用示范性读物,拓展文化阵地。四是进一步组织全国性楹联赛事,扩大湘潭影响。五是进一步借力楹联网教,推动教育普及。六是进一步培养楹联典型,发挥示范效应。我们将此次创建验收为新起点,按照党中央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借力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文艺工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强劲东风,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继续传承“民族的血脉”,为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做出更大努力。(完)
简介:
张绪军:毕业于国防科大,高级工程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潭州九韵”城市建设文化策划专家组成员。现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湘潭市楹联家协会主席。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大家刘振涛先生,提出人生“八然”,其创作的“八然”系列书法作品以及自创诗联墨迹广受社会欢迎。楹联倡导“联墨齐美”“楹联十进”“楹联+”,其撰写的“楹联真善美标准之浅议”一文 ,其学术观点受到联界关注。
曾历任湘潭市委副秘书长,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两型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湘潭市建委副主任、市城市中心开发建设常务副指挥长。曾兼任市城市雕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湘潭市政协委员,湖南大学杨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市湘江风光带建设文化专家组成员、市历史文化街区咨询专家组组长,市诗词协会名誉主席,湖南大学杨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曾合作组织建成了湘潭三大桥、东方红广场、锦源广场、湖湘公园的建设;主持建成了梦泽湖旭日东升大型彩色音乐喷泉、湘潭锦桥文化雕刻、湘潭人文旅游地刻图、雨湖下湖杨度雕塑、韶山路红色将领雕塑的创作建设;组织完成了菊花塘公园、和平公园、雨湖公园的文化提升改造工程;成功策划了大型历史典籍《这里是湘潭》,参与《世界的齐白石》电视连续剧的筹划策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