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关键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雨水刚过,益阳市大通湖区扶贫办在做好防治疫情工作的同时,从“三个落实”入手,脱贫攻坚战也全面打响。
聚焦高位推动,确保责任落实
据了解,2019年,大通湖区脱贫439户924人。全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13.7%降至为0.33%。2020年,虽然受疫情的影响,扶贫工作却没有停止,制定计划,责任到位,肺炎防疫战和扶贫攻坚战同时展开。
首先是工作体系大统筹。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制,区委会、区管委常务会召开专题会议统筹推进扶贫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制定了《大通湖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大通湖区2020年脱贫攻坚考核方案》、《大通湖区2020年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方案,形成了“1+N”的扶贫工作制度体系。二是精准帮扶全覆盖。全区27个行政村和安化对口帮扶村全部由处级干部带队联点,选派28支工作队驻村帮扶, 1213名党员干部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实现领导联点、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三个全覆盖。三是党建引领见实效。将脱贫攻坚纳入绩效考核和基层党建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完善“益村”平台建设,重点推进“民之所需、行之所至”、万名干部进千村入万户“践行初心使命,真情脱贫帮扶”、三走访三签字等主题活动。全区4个镇、28个帮扶单位,共计200个支部实行真情走访、政策宣传、精准帮扶等取得实效。
聚焦协调联动,确保政策落实
继续在产业上做文章,打造产业扶贫“主渠道”。编制产业扶贫规划,出台政策支持措施,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坚持因地制宜、效益优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引领,遵循“四跟四走”原则,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落地生效,大通湖大闸蟹、小龙虾、优质稻、小水果等特色产业成为扶贫主导产业。2019年全区参与产业扶贫经济组织共计44个,产业带动贫困户3155户,产业扶贫覆盖贫困户人口7692人。今年继续加强就业培训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强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强化贷后管理和跟踪服务,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其次是把握行业保障“基本线”。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对标对表扎实工作。按政策执行社会救助兜底工作。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开通“一站式”结算,实行“先诊疗,后付费”,2019年,据了解,大通湖区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区内报销比例达90%,区外报销比例达70%,实现贫困人口参保率100%,慢性病签约服务率100%,特惠保参保率100%、稳定脱贫保参保率100%。落实扶贫助学各项政策,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1516名建档立卡学生实现教育助学全覆盖,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100%。2020年继续关注贫困户住房安全,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后续帮扶力度。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建立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加强扶贫项目绩效考核。强力推进“六大建设”,安全饮水、电力改造、水利建设、交通建设等继续稳步推进,逐步完善便民措施,提升群众满意度。2019年完成电力基础建设2177万。完成防洪堤建设、堤坝护坡、渠道清淤等建设投资1600万元。完成通自然村公路34.656公里,危桥改造3座。
聚焦双向驱动,确保工作落实
用事实说话,用身边人说话。2020年继续强化典型激励,加强扶贫队伍建设。继续举办业务培训,培训扶贫干部。对优秀扶贫干部予以表彰奖励,考核等次为优秀的扶贫干部绩效工资上浮30%;考核为良好的上浮15%;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使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开展“脱贫状元、脱贫致富带头人、脱贫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等主题活动,促进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看到成绩的同时,强化问题整改。按照“坚持攻坚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坚持精准方略、确保脱贫质量,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整改到位”的原则,对照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清单,明确责任清单。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扶贫资金使用、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等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扶贫领域责任不实、工作不力、管理不严等问题,坚决遏制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019年,扶贫领域查处问题18起,党纪政务处分8人,组织处理5人,追缴违纪资金178.38万元,移送司法机关2人。
2020年,对于扶贫领域的问题,继续加强监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脱贫攻坚开展常态化督导,针对返贫、致贫风险,继续保持投入力度,提升脱贫成果。全区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媒体记者 符嘉宝 通讯员 易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