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秦爱玲:祁阳县“村为主”的乡村治理模式值得推广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张可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秦爱玲向大会提交建议,国务院牵头,国家有关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永州市祁阳县“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及创新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秦爱玲代表在建议中指出,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服务为先、三治融合、以村为主”为主要内涵的“县统筹、镇负责、村为主”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为新时代党如何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板,值得大力推广。

  乡村治理“村为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其全称是“县统筹、镇负责、村为主”。“县统筹”,主要体现在按照党中央关于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根据本县的县情和资源禀赋,制定县域内乡村治理的实施规划,统筹县域内的人财物配置;“镇负责”就是由“镇”出面组织具体实施,承担相应的乡村治理责任;“村为主”意味着工作重心在村里,资源要素重点投向村里,一切以村为中心,按照“党建引领、服务为先、三治融合、以村为主”的理念,在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经济发展、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安全生产、民主管理、征拆安置、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贯彻“村为主”,充分发挥“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

  秦爱玲代表在建议中表示,这种模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农村问题的本质,以党的领导体制、领导风格、领导内容等九大类重点工作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狠抓组织力提升,强化治理组织基础。该模式坚持发挥村级主体作用,强化治理内生动力;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强化党组织治理的凝聚力;坚持以破解“人、地、钱”三大现实难题为突破口,着力选好“领头雁”,选拔一批爱农村、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的致富能手、经济能人、本土大学生、返乡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主干”计划,做好做活土地文章,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根本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坚持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将服务贯穿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促进公共服务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多元共治,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坚持上下一盘棋,构建“县统筹、镇负责、村为主”的三级联动格局,形成了共同治理的强大合力。祁阳县“村为主”模式通过开展“1+1”支部共建活动,“党务部门包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难村”,实现机关党支部和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全覆盖;坚持以建促治,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规划、交通、环卫、供水等城乡一体化,较好的解决了“重城市轻农村、重示范轻扩面、重单体轻系统、重建设轻管理”问题。通过开展“支部创红旗、党员创先锋、群众创十星”示范创建活动,让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群众满意度,积极构建了新时代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子,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秦爱玲代表提到,社会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把党的领导植根基层,植根人民群众,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坚强核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核心是人,重心在乡村,关键是体制创新。我们必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把经常性具体服务和管理职责落下去,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基层,乡村管理能力才能持续增强,社会治理的基础才能不断夯实。

  为此,秦爱玲代表建议:

  一、国务院牵头,国家有关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湖南省委、省政府对祁阳县“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及创新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建立新的领导机制和跟进一系列配套制度,通过制定相关文件、明确任务清单,建立奖罚制度、让有为者有位,坚持分级负责、形成联动效应,典型示范引领、树形象做表率,完善硬件设施、加大基础建设等措施,进一步理顺了县、镇、村三级的关系,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担起了责任,明确了工作重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二、祁阳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关县市区应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用产业支撑,经济强村。应充分借鉴祁阳模式,通过提高基层服务质量、让农民办事足不出村,加大党员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彻底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走“产业化+人才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脱贫攻坚村为主”工作、全面加速脱贫攻坚进程,坚强“党建+”网格化管理、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普惠广大人民。

  三、应在全国推广祁阳县“村为主”的乡村治理模式。“村为主”的乡村治理模式,是紧紧抓住产业发展作根本、乡村带头人为关键、乡风村风文明为灵魂、环境优美为标志、基层党建作保障,不但有效解决了县域乡村治理中出现的“县领导在急”“驻村干部在干”“村民在看”的局面,而且改变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县域乡村治理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和启示,对于其他地区基层治理的开展和实践,有着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以便更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姜志雄)

阅读排行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   |   投诉

湘ICP备200020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