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邵东市着力构建高效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助力创新富裕宜居“三个邵东”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激活“三颗棋子”,公共文化服务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邵东市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文化强市中长期规划,将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加大对公共文化体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投资、民间融资、招商引资、社会捐助四位一体的投入机制。建设公益文化广场85个、城乡公园13个、自助图书馆8个。建设高标准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农家书屋983家,226个行政村安装了体育健身设施。
加强思想灵魂锤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灵魂,应贯穿于文化工作各方面。强化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舞蹈《小木屐》《乡里妹子进城来》获国省大奖,现代花鼓戏《偷鸭》荣获“全省第五届艺术节新创小戏金奖”“中华颂”第七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展演银奖。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准扶贫、扫黑除恶等,创作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
加强惠民活动开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开展贺绿汀音乐文化艺术节、“欢乐潇湘”“中秋诗会”等品牌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湖湘文化进万家”等惠民活动,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每年免费送戏下乡160余场次,电影公司每年放映数字公益电影1.2万余场次。每年举办了元宵民俗活动、书法美术摄影比赛、各类体育赛事等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邵东市被评为“湖南省篮球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 “全国柔力球之乡”。
推动“三大融合”,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体系
按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年”的要求,促进“立体式”融合发展,将产业做大做强,成为馨香飘溢的“大蛋糕”、生机盎然的“新高地”。
推动现代公共服务大融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体系建设和完善,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全面升级和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乡镇(街道)建设。加强乡镇(街道)文化综合服务站建设,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设“四馆一院一厅一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李自健美术馆,影剧院、贺绿汀音乐厅、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
推动文旅大融合。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以文化为灵魂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为载体彰显文化魅力。以国保荫家堂为中心,整合佘湖山、贺绿汀故居、大云山旅游资源,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上注重体现其蕴涵的商业、佛教、音乐和农耕文化内涵。推进衡邵娄边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举办“文化旅游博览会”。打造“湘军寻古”旅游线路。
推动媒介大融合。媒介融合是一种全新的力量,正在重塑社会的公共文化生活,融媒体阶段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邵东重大文体活动,如贺绿汀音乐文化艺术节、“贺龙”业余篮球赛湖南省总决赛、魏家桥龙舟赛等,邵东融媒体中心都借助“红网云”“新湖南云”进行现场直播,参与观众都超过100万,实现了文化产品的“高点击量”“高点赞量”,邵东发布微信公号推出的抗疫歌曲《我在开满鲜花的路口等你》风靡全国。
实施“三项工程”,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夯基础、起垒土,方能构筑大文化之高楼大厦。
实施特色园区打造工程。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公共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邵东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办法,打造特色园区和旅游景点。以“永吉红包”为引领组建印刷集团,建成“全省印刷工业示范基地”。建设邵东创意文化产业园,提升文化品味、建设文化强市。
实施体育实力升级工程。增强人们身心健康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应有之义。改造体育中心足球场、田径场项目,着手建设7个乡村公共足球场。建设社区和乡村健身场,做到社区全覆盖,乡村覆盖率达70%以上。继续承办“体彩杯”职工篮球赛、乒乓球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实施市场监管工程。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文旅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保证公共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开展“春雷”“护苗”“利剑”“清朗”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织密文化市场意识形态安全网。做好暑期汛期旅游安全和出境自助游工作,开展“平安景区”创建活动。
我们将抓住邵东成功撤县设市的契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力争通过3至5年的不懈努力,跻身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作者刘永格 系中共湖南省邵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