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周清泉,男,出生于1981年6月,湖南隆回人,万鑫精工(湖南)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得小时候我曾经看过高尔基的一句名言,“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这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和命运。我出生于湖南隆回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 如果不是因为从小经历苦难和挫折,我不会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也不会有今天的“万鑫精工”。现在,万鑫精工作为湖南唯一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精密减速机企业,已取得国内减速机市场前三的成绩。
他从流水线的一名打工仔起步
为了早一点赚钱养家,我选择到职业中专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1999年6月中专毕业后,我只身一人南下打工,2000年进入东莞一家生产齿轮减速机的台资企业。一开始月薪只有350元,为了生存,我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学习,成为全公司下班最晚、流汗最多的员工,短短两年内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生产设计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月薪也涨到了2500多元,在当时也是不错的收入,全家开始过上稳定的生活。
2002年的某一天,我逛商场的时候被新上市的液晶电视机吸引住了,非常想给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买一台,一看价格要一万多元,以自己当时的收入要半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当天晚上我彻底失眠了,反复思考后,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就在我准备实施自己的创业计划,却招来很多的非议:“一个农村来的‘打工仔’,没文凭没资金也想创业,真不知天高地厚!”父母也反复劝说,原本脆弱的家庭再也承受不了大起大落,创业一旦失败,之前的所有努力就白费了。但我不怕失败,最坏的结果无非是重新来过,所有的嘲笑和异样眼光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几经周折我筹集了5万元启动资金,在2006年7月正式开启创业生涯。
刚起步的那几年,我没有资金,公司就是租来的一间小办公室,一个人、一台电话机、一台传真机,就是全部家当;没有厂房搞生产,就靠着自己的信誉和同事的支持从经销商那里拿货,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坐着公交车到处见客户、拉订单。对我来说,越是困苦,越能唤起我拼搏的潜能,坚持走自己想要走的路,通过同学与前期积累的客户帮助,几经周折,于2007年创立了以经销齿轮减速马达为主的传动产品经销公司,2009年正式成立东莞市万鑫机电有限公司,终有了万鑫初始成长的种子。
那时候我很内向,家乡口音很重,普通话也说不好,别人经常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每次跟客户打电话都要躲在没有人的角落才敢开口。由于自卑心理和不善言辞,从2006年注册到2007年8月一年里没有接到一个订单,口袋里只剩下几十元,原来借钱给我的朋友也在催款。那段时间我被各方压力包围但始终不愿意放弃,记得有一天我拜访了七八个客户都被拒绝,到最后一个客户办公室的时候快下班了,简单介绍了产品后习惯性等着被拒,没想到这个客户竟然让我拿到了第一个订单!
企业在家乡能够得到更大发展
2014年的一天,周清泉偶然间看到湖南有关招商引资的信息,顿时心中泛起涟漪。“多年来,回乡工作一直是我的心愿。”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电话联系湖南相关政府部门。
“宁乡高新区在我打电话的第二天便给了回复,宁乡县委书记带队来东莞招商引资时,特意来到我们公司进行了考察。”周清泉说,领导们的重视、政府的支持,坚定了他将公司迁回湖南的决心。
“在湖南办企业未来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周清泉认为,随着东部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湖南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好。
可是将发展势头正劲的公司从东莞迁往湖南谈何容易。管理层能理解吗?科研团队愿意来吗?公司用地的问题怎么解决?物流等工业配套措施完善吗?人工成本高吗……一系列难题摆在了周清泉面前。
“正耀,跟着老哥去湖南吗?”自从决定迁公司后,一有时间,周清泉便到处拉着员工的手谈心。
“去!当然去!”魏正耀,河南小伙子,在周清泉创业初期便加入到万鑫精工,一晃8年过去了,他也从东莞来到了湖南。魏正耀告诉记者,大部分员工跟着一起回湖南,一方面是对万鑫精工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是看好公司在湖南的发展前景。
“公司这些年的利润几乎全砸在技术研发上了。”周清泉介绍。
万鑫精工的主要产品是减速机。减速机,通俗地说就是在工业生产和日常机械应用中,原动机提供的动力大多“简单粗暴”(转速高、扭矩小),不适宜直接驱动工作机,必须通过减速机降低转速、增加扭矩,把动力变得“温柔可控”,才能让工作机正常运行。
“虽然减速机的应用范围广,但减速机在中国研发生产底子薄,缺乏核心技术。”周清泉告诉记者,为了生产出质量比肩甚至超过国外同类型的减速机,公司每年的盈利几乎全部投入到生产设备进口与技术研发上,“5年来,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机器人和机床制造等行业的精密行星减速机技术上,我们投入了5000万元。”
“做实业的确不容易!” 周清泉感慨,与其他行业不同,做实业需要长期的技术、设备、经验积累,投入见效慢,没有信念很难坚持。
就是凭着这份坚持,万鑫精工开展研发、改进工艺、引进设备,产品质量迅速提升,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款产品投入市场后,国外同类型产品在中国的售价降低了3/4。”周清泉拿着一款减速机,骄傲地说。
“这还远远不够,我们生产所需的设备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核心技术还在他们手里。”看着正在打包运往各地的减速机,周清泉陷入了沉思。
“但是没关系,前10年我们一直在模仿发达国家,接下来5年至10年,我们会超越并引领这个市场。”周清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中国工业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实业的发展更需要时间来沉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信心?周清泉说,随着公司的发展,研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公司已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11项,掌握了高精密行星减速机设计、优化,高精密齿轮齿形设计、优化和加工等核心技术。“当然,近年来国家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对于未来,周清泉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