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矩阵 - 会员中心 - 投稿 - 投诉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工作人员查询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文学天地 >

散文精选 · 周冬柏散文赏析(三篇)

编辑:张可杨 时间:2020-11-13
导读: www.ddsjmt.com

网址:www.ddsjmt.com

作者简介

周冬柏,湖南衡阳市人,现居广州。文学爱好者,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创作的散文、诗歌散见于《羊城晚报副刊》《诗刊》等。素以语言朴实、文字优美、感情细腻而受到读者的欢迎。

骑 楼

——岭南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不同时期的建筑,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某个阶段的活动空间,也是凝固下来的、曾经响起的人类文明进步的音乐符号。曾风行一时的广州骑楼建筑,就是留给广州市民无比温馨、见证广州文明进步、绽放在岭南建筑艺术百花苑里的一朵奇葩。

骑楼,是上个世纪初在广州兴起的一种临街的商住建筑物。它的一楼街道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的各楼层则为住房。仿佛是二楼以上的整栋楼房骑在一楼走廊上方,故称为骑楼。

骑楼一般由廊部、楼身和楼顶3个部分组成。

廊部是骑楼最具特色、集中反映骑楼文化灵魂的部分。多以梁柱式为主要承重构造,净高一般在4-6米左右,也有的高达8米。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骑楼柱廊连绵不断组成的长廊,就成了广州老城区市民生活的全部。也是广州街景的一大特色,于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平凡的故事,就在这骑楼下发生着、演绎着。大人们在廊部开铺做生意,乘凉叹茶,话家长里短。孩子们便在这骑楼底层嘻笑追逐打闹,跳皮筋、弹玻璃球或捉迷藏,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童年记忆。

据考,历史上,在广州老城区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密密麻麻地分布着59条骑楼街路段,总长达40多公里。它们大部分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兴建的,以人民路和中山路为坐标轴,北至东风路,西至龙津路,南至同福路,东至东华路。最密集的骑楼就建在今天中山路以南、越秀路以西,以前被称之为“老城”的地方。当时羊城街道两旁,一幢幢“长了脚”的房子架在半空,这些两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骑楼式房子构成了广州建筑的一大特色。远远望去,人流如鲫,商品琳琅满目,一片繁华的景象。

骑楼的第二部分为楼身。楼身一般由二层、三层住房组成,高度由6到9米不等。楼身的临街立面处理则极为讲究。大多采用浮雕图案,其窗洞形式、线角、阳台铸铁栏杆等,融合西方的建筑装饰风格,加上多道腰线与线脚的融会贯通,使墙面层次清晰,富有变化。色彩则以当地盛产的贝灰的白色和米黄色为主,色调淡雅、清新和谐,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第三部分是楼顶。楼顶包括山花、女儿墙和屋面部分。山花是在立面上的一种缓坡式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是屋顶的重点装饰部分。山花两边的矮墙,便是女儿墙,出现在天台边缘以及檐口以上的位置。女儿墙图案相对简单,主要强调实用性。屋面错落有致的中式凉亭和西式小尖塔,使羊城的屋顶布置变化多样,也成为市民举家揽胜、聊天赏月或是邀亲朋好友茶聚的好地方。

广州骑楼建筑的艺术形态,是岭南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艺术结合演变而成的商住建筑物,是多元文化融合尤其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典范之作。从建筑艺术形式上大体可以分为六类。一是以建筑立面强烈的垂直线条构图和拉长的拱形窗为特征的“仿哥特式”,其代表作是位于长堤的爱群大厦和北京路的新华书店。二是原意为预防台风减少风力荷载,而在女儿墙上开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洞口为主要特征的“南洋式 ”,其代表作在现今的文明路和海珠路一带仍可见到。三是骑楼廊部多采用风格雄伟、线角明朗而细部变化丰富的罗马柱作为承重柱的“古罗马式”,其代表作是位于长堤的新华大酒店 。这种形式的骑楼在其它城市较为少见,在广州却能找到不少实例。四是在山花和女儿墙的装饰线条中追求曲线的动感美,却又不失稳健的“巴洛克式 ”,其代表作在上下九、龙津西、万福路等都可以找到。五是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兴建的,在尺度、结构、材料、造型风格等方面,都运用了简洁、明快、实用功能为主的处理手法的“现代式”,其代表作在如今的泰康路一带仍保存完好。六是延续了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沿街布置,楼层正面墙上并列开设两至三扇窗户、立面基本无装饰的“中国传统式”。其代表作在现今的南华、同福、起义、万福、德政路还有零星保存。

广州骑楼的建筑意义和人文意义所彰显的人类智慧的光芒,依然照亮着现代都市规划设计前行的方向。首先,骑楼严格区分了人行与车行交通流线,实行人车分流,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增强了交通的安全性。这种设计理念的萌发,在当时来说,还是相当超前的。其次是避风雨、防日晒。骑楼建筑给地处炎热、潮湿、多雨的亚热带的广州市民的出行、购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致于今天上了年岁的广州长者,倘若在街头突遇暴风雨袭击而又猝不及防、无处可躲时,依然怀念老城区那连绵不断、首尾相接的骑楼连廊,不禁感慨万千。再次是骑楼立面外观虚实对比强烈,空间层次强,能丰富沿街景致。既美化了城市空间,又烘托了商业氛围。或许这就是“时尚羊城、动感商都”的雏型吧。第四是既惜地如金、充分利用土地,弥补了室内空间不足。又符合人类群居特性,凝聚人气,便于邻里守望,亲情相伴。滋养了广州人精致生活、重情重义、互助扶持、友善包容的性格特质。

广州是骑楼建筑的发祥地,自1912年广州骑楼作为正式名称列入建筑名称后,其建筑形态也逐步幅射到周边城市,东至潮汕地区、南至海口、三亚,西至广西等地。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广州骑楼建设发展到鼎盛时期,商业繁华地段已逐步形成了骑楼街的独特风貌。解放后至上世纪70年代,广州由于城市建设速度放缓,骑楼建设也大大减少,但骑楼街仍是广州老城区独特的风景街区,发挥着繁荣商贸的独特作用。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广州城区不断扩张,交通量大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城市道路扩宽、兴建高架桥等,导致大量骑楼被拆,骑楼街区风貌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加上城市商业中心转移,骑楼街区的商业地位逐步下降,昔日骑楼经济的辉煌历史也已悄然结束。

可喜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广州骑楼作为岭南建筑的文化特色受到关注,保护广州骑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98年6月《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广州现存的36条骑楼街、总长度达20多公里的骑楼长廊终于列入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保护。

如今,当你漫步广州街头,目睹那些历经百年风雨、曾作为广州建筑之魂的骑楼建筑,与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相得益彰时,你便会发现,骑楼建筑的实物形态在现代都市建设中可能会渐行渐远,但广州骑楼所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和蕴含的人文精神,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延续。骑楼,这朵岭南建筑艺术奇葩的芬芳,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备 注: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叹茶,意为享受饮茶的乐趣。

 

(二)

爱,从未走远

人世间最令人纠结的事情,莫过于在“感情”和“理智”之间发生矛盾时需要作出抉择。人世间最受煎熬的事情,莫过于要在这纠结中度过那14600个漫漫长夜。

今年早春,荔城荣誉伤残军人医院著名的脑外科专家刘为军教授,终于在退休前的最后一台手术中,挣脱了盘绕在心头40年的纠结和煎熬,含着热泪,完成了战友的临终嘱托,了却了一桩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心愿。把个沉醉在“星星式”爱恋之中的桂芳拉回到了现实温暖的爱情怀抱,成全了一段令人心灵颤栗的凄美的爱情佳话。

那是40年前的初春,刚分配到西南边境野战医疗救护所的3名卫生员的阳光、活泼和开朗的性格以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倒给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带来了一丝轻松。

两位男兵是一对孪生兄弟,哥哥虎生,弟弟虎子,兄弟俩高高大大的,英俊帅气,长相的相似度也极高,外人很难分辨。青春靓丽而又落落大方的女兵桂芳,则与这对孪生兄弟一同来自桂北山区的一个小村寨。三人打小青梅竹马,同学到高中时,闻知南疆有事便携手从戎了。更让人有点好奇的是,桂芳与哥哥虎生还订了娃娃亲。可桂芳心中喜欢的却是弟弟虎子。当然,部队是禁止士兵之间在服义务兵役期间谈恋爱的。桂芳和虎子也只好将那份感情藏在心底。是时,主力部队已攻入敌方纵深好几天了。野战救护所前接伤员的任务也愈加繁重和危险。尽管后卫力量不断加强,不幸还是发生了。当刘为军所长率队再次前接伤员时,遭敌特工袭击。一枚火箭筒弹就在救护车旁边爆炸。桂芳为掩护正在帮伤员清创的刘所长、虎生,奋力将他们扑倒隐蔽,自己头部却负了重伤。眼看敌特即将靠近,虎子旋即持冲锋枪阻击敌人,为刘所长他们保护伤员撤退赢得了时间。待增援部队赶到时,救护车已烧剩钢架,虎子已生死不明。经过多方抢救和虎生的悉心照料,桂芳算是保住了性命。但由于部分脑组织功能损伤、且部分弹片碎片残留颅内,导致认知障碍,常常错把虎生当作虎子。大家明白就里后,无不心生痛惜和摇头叹息。

此时的刘所长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仅从一个医疗阶段终结的角度来看,应该对桂芳实施脑外科手术。但就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医学技术水平来看,尚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手术失败,桂芳将可能永远丧失记忆。另一方面,刘所长看见桂芳满脸幸福的模样,加上虎子已被认定为烈士,如果手术顺利,桂芳便要回到现实中来,接受这个痛苦的结果。因而,刘所长一直犹豫不决,内心经受着纠结的煎熬。

大半年后,桂芳被安置到了荣军医院做康复治疗。虎生也退役到“荣军”工作,尽管心里明白桂芳爱的是弟弟虎子,但为方便照料她的生活,在双方家人的劝说之下,与桂芳办理了结婚手续。刘所长也因放不下桂芳的病情,主动要求转业来到“荣军”做了一名普通的脑外科医生。

自此,刘为军和虎生便共同踏上了攻克脑组织功能恢复的这条布满丛丛荆棘的道路。期间,两人多次自费出国参与世界顶级的脑科课题研究,但始终未在关键技术上突破,手术成功仍无十分把握。

时间仍在悄然流逝,转眼10年过去了。一天刘医生竟然接到虎子打过来的越洋电话。原来虎子当年被再次爆炸的气浪掀下山崖后负伤,未能赶上部队回撤。便昼伏夜出,朝着北面爬行了整整7个昼夜,终被广西边境老乡发现救回。当得知自己已被认定为烈士,尤其是桂芳已与哥哥虎生成婚,便有点心灰意冷,也不想去打扰他们的生活。于是决定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去了他国做起了国际贸易。一时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身家渐渐上亿。因放不下桂芳,至今仍然单着的他,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已是教授级的刘为军医生。虎子知悉桂芳的病情后,随即将公司转手,重新捡起了医科学业,考上皇家医科学院攻读脑外科专业。

这边刘教授常与虎子交流研究成果,但仍要帮助虎子守住这个秘密。那边虎生也俨然成了刘教授的副手,搜集相关信息,加紧攻关。同时常常对桂芳实施模拟负伤前的情景再现以及心理疏导等辅助康复治疗。这样的三强联手似乎离成功施行手术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然而,不幸再次降临。虎生因为劳累过度,竟然猝死在实验室里。手里握着的竟是吸纳了刘教授和虎子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的完美的桂芳手术方案。

人们还在清理遗物时发现,虎生似乎已经知晓虎子的实情,立誓要将桂芳完美无瑕地归还给虎子。还再三嘱托刘教授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如今,一个逝者的遗愿终于实现了。刘教授拉起桂芳的双手郑重地交到专程回国担任手术助手的虎子手中,他如释重负,一任两行热泪滂沱。桂芳和虎子也相互凝视着这看似陌生而又十分熟悉的面孔,不禁哽咽难忍,相拥而泣。

正可谓,山能消失直到无陵,水可流远江河枯竭。唯爱不离不弃,相守到永恒。纵然是,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也不与君别。(2019年10月22日于广州)

 

(三)

散文•晚清名臣曾国藩家风传承赏析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杇,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是世人对晚清名臣曾国藩“人品官德和个人修为”最为经典的评价。连后世的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和毛泽东,均有“独服曾文正公”一说。

笔者今年初春时节,慕名到湖南双峰县荷叶镇曾国藩故居参观,深为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故居富厚堂、成长地黄金堂的300多幅楹联、《曾国藩全集•家书》1500余封以及曾家6代共39万册藏书彰显的良好家风所感染。似乎那每一副楹联、每一块匾牌,或每一封家书、每一册藏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家风故事。尤其是曾氏家族从曾国藩兄弟五人开始,至今190余年,绵延至第八代孙,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他们绝大多数留学英美,学贯中西,成就卓著,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并已为众多社会历史学家所关注。

我不禁感叹:非但曾国藩的从政之路、用人之术和治军之道,历来受到后人的关注,其修身之法、齐身之要、教子之方,更为世人所推崇和仿效。因此,吾虽回穗数月,对曾国藩传承家风的作为,仍有所思,有所悟。故在此略作一番肤浅的赏析,以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曾国藩家风传承的基本内涵,既彰显了传统的中华耕读文明的基本内核,又体现了鲜明的曾氏家风特色。

耕读传家。曾国藩出身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村缙绅之家,标准的“耕读传家”的倡导者。所谓“耕”而又“读”,耕则可以自守,读则可以入仕。他认为,官宦之家只能延绵一两代,商贾之家而勤俭者能延绵三四代,耕读之家而谨朴者方能延绵五六代。因而他将先辈“耕读为本”的祖训,衍化为八字诀,并加以阐述。即“书蔬猪魚、考宝早扫”。“书”者,勤奋读书,广博求知。“蔬”者,自耕田圃,种稻种菜。“猪”者,开圈养猪,“有肉吃乃家政之要务”。“魚”者,开塘养魚,“屋门首塘养魚,也有一种生气”。“考”者,及时祭祀,敬奉祖先。“宝”者,邻里亲邻,友善相待。“早”者,早睡早起,生活规律。“扫”者,洒扫庭除,勤劳整洁。

勤俭为本。在曾国藩故居古朴恢宏的建筑群中,有不少楹联广为传颂。然而,最能体现其家训思想当属悬挂于白玉堂正厅两侧的这副楹联,“居室以勤俭为本,力田与孝悌同科”。意思是,居家过日子,勤于劳作、生活俭朴是最根本的方法,尽心尽力耕田做事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对家庭兴旺发达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据考,此联乃曾国藩亲自撰作,并奉为传家之本。

孝道为先。曾国藩认为“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曾氏家训“八本”中,“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即以孝为根本。“治家八诀”中的“考”,就是“孝”的体现。家规“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将“孝致祥”作为第一家规。兴家“四字诀”的“勤、俭、孝、友”,也把“孝”列为兴家的重要内容。并将“百善孝为先”的理念,扩展到“以善养人,以德服人”。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开明务实。曾国藩教育子女和后人,向来秉承开明务实的精神,并不苛求他们在科举中取得功名,而主张“读书以明理”,鼓励他们多读有用之书,多做实用学问。甚至包括西方的数理化及天文知识。这对靠科举考得功名而步入仕途的曾国藩来说,的确是不易之举。后来长子曾纪泽被清廷任命为驻俄大使,主持签订《中俄伊黎条约》,以外交手段收回新疆伊黎。次子曾纪鸿在数学研究中取得很大的成就,并著有《炮攻要术》6册、《电学举偶》等专业著作。

戒骄奢逸。曾国藩认为,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把“骄、奢、逸”三字作力覆家丧身的主因,可谓切中要害。他居官数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之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告诫家人“不忘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无疑体现了他的治家智慧和远见卓识。

曾国藩不仅是曾氏家风的主要倡导者,而且是身体力行、率先践行的楷模。曾国藩28岁中进士、点翰林,随后十年七迁,官至二品,职兼五部,创造了京城官场奇迹。以致于“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流传甚广。殊不知,曾国藩并非“逢迎有术、升迁有门”之辈。他的成功靠的全是“勤奋好学、踏实任事、耿直廉明和个人修为”。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将“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下”的楹联悬于府内,时时警醒。彰显其为官为人之道。他曾对部下坦露心声,“仆与阁下及诸君子相处十年,谆谆以勤廉二字相劝。仆虽衰老,亦尚守此二字兢兢不懈”。又对国荃、国葆说,“余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弟之用以自惕”。这些思想和作为,正是其家规家训在从政生涯中的自觉践履。

“勤”是曾国藩的为官之基。少年曾国藩就勤奋治学。步入仕途后,更毫不懈怠。曾国藩认为官应有五勤。“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察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在京期间“勤于公职,署中办事无虚日”。兼职五部,仍学习不倦。在工部,尤究心方舆之学。兼兵部侍郎,又研习兵学,探寻除弊之策。在军中,曾虽一介书生,仍“奏牌书札,躬亲经理,不假手于人”。

“廉”是曾国藩的为官之本。曾刚入仕则立誓“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子孙为可羞可恨”。后为官30年皆着布衣布袜。每日吃饭以一荤为主,民间戏称“一品相”。曾国藩认为,官橱少一双箸,民间宽一分之力。并在大堂亲书“惜食惜衣,不惟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以此自勉。曾国藩北上任直隶总督时,下属送去贺礼和送行诗文,他分文不取,只收下1000多篇诗文。时人赞曰“只有清风携满袖,江南江北送行篇”。

“直”是曾国藩的为官之道。早年的曾国藩性情耿直,昂然自信。上疏奏折直陈己见,毫不畏避。任京官时因不避嫌疑,任事果敢,还得罪了众多名族权贵。又因职责所在,连续上奏分析时弊,陈述建议。咸丰帝虽摔折不悦,但事后仍予以肯定。曾第二次复出后,虽略改前辙,将“直”改为“谦”,锋芒稍有内敛,但那股耿介之气、务实之风却并未完全消磨,倒成为其为官治政的一大特色。

掩卷而思,曾国藩之所以成为“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晚清重臣和封建时代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正是他在腐败没落的清廷中,仍能“独善其身,出污泥而不染”,坚持自己的人生哲学,传承弘扬传统的优良家风所致。“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在喧嚣的红尘俗世中,我们不妨仿效一下曾公,静下心来,修行养性,戒浮戒躁,亦或是一件有意义的乐事。(2018.7.20于广州)

责任编辑:张可杨
合作伙伴

湘ICP备20002094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63号

未经本单位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湖南麓山律师事务所 李沫律师 湖南简单律师事务所 曾继明主任

技术支持团啊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