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培养了我,我呵护着它——写在《中建五局通讯》1000期之际

   来源:www.ddsjrmt.com
   编辑:张可杨   
 

网址:www.ddsjmt.com

它培养了我,我呵护着它

——写在《中建五局通讯》1000期之际

文/帅兵

在2020年即将过去,“十三五”即将收官之际,《中建五局通讯》迎来了创刊1000期。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局势扑朔迷离,经济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对五局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面前这份企业报,就为我们提供了信心的支持。

我们刚刚举办了中建五局创建55周年庆祝活动,鼎盛之年的五局洋溢着发展的活力,深情回首发展历程,激情远眺未来,擘画“十四五”规划,展现出更上一层楼的进取之心。

基业长青,是每个五局人的梦想。

恰逢五年一度的全国劳动模范评选,五局有三位劳模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同时还评上了三位省劳模。群英荟萃,先进人物之多、层次之高,创五局历史最好成绩,在建筑行业也属罕见,之前五局还被授予全国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这期局报的“含金量”应该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吧。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证明中建五局在持续从优秀走向卓越,也必将为五局未来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中建五局通讯》的前身是《工地通讯》,是一份四开四版的铅印报纸,创立于五局早期艰苦创业的岁月。就像一颗文化的种子,从此生根发芽,伴随着五局发展,居然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在五局发展的半个世纪里,局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跟时代,及时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先进典型,服务企业和广大员工。忠实记录了五局的发展历史,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五局人的思考、探索、汗水、收获、笑容……

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工作时,记得编辑有丁高潮、叶强红,邓雄飞、肖运文,再后来有章棉水、何香平、戚莉、张立文等。

我从这里步入写作之路。最开始发表一些工地小散文、小小说、小特写。这些稚嫩、粗糙的习作,得到了上述编辑的热心指导,尤其是丁高潮、叶强红两位编辑的悉心指导和鼓励。1996年底我调到局党委宣传部,成为一名编辑,一直到今天,虽然岗位职务有变化,但一直编辑或主编这份报纸。它培养了我,我呵护着它。

先是老编辑带我,后面我带年轻编辑,计有刘致富、文渊、靳晴、张曼芝、唐艳、朱慧娟等。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很多了。

《工地通讯》后来改为《中建五局报》,再后来改成《中建五局通讯》,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今天。报纸名字有变化,但“中建五局”这四个字没有变化,是建设部老部长、书法家叶如棠的手笔,遒劲有力,秀润挺拔,令人过目不忘。

一批批或才华横溢、或勤奋笔耕的通讯员作者也从这里走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其中为数不少的人已成为公司(区域)领导、局或公司部门负责人。每次讲到当通讯员的时光,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感恩之情。

才华横溢如童贵强、姜守柏、刘文华、章棉水等人,都曾为局报贡献过一流的文学作品,提升了局报的文学品位。作为伯乐的丁高潮每次看到好文章,都会笑得合不拢嘴。

多年过去,复旦才子刘文华遨游书海,现在是一名造诣颇深的文化学者;从工地上走出的李苏章,笔耕不辍,出版长篇小说多部,已成为一名卓有成绩的小说家。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有人有过质疑:还有人看报纸吗?企业报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据此,我们将今天的《中建五局通讯》定位为:记录中建五局历史,讲好中建五局故事。

很难想象,没有企业报纸、杂志,未来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要从微信和微博中找寻企业发展的脉络和发展历程。媒体各擅其长,不能偏废一端。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五局的号角已经吹响,“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徐徐展开。肩负新使命的《中建五局通讯》也将从1000期开始,扬帆远航,走向未来!

感恩五局,感恩五局报!

阅读排行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   |   投诉

湘ICP备200020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