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湖南丨“电”亮三湘小康

   来源:www.ddsjrmt.com
   编辑:张可杨   
 

网址:www.ddsjmt.com

电亮三湘小康路

湖南,是精准脱贫的首倡地。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在即将交出历史答卷的时刻,三湘四水的乡亲们是否已经好用电、用好电、电好用?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又如何?为此,记者走进脱贫攻坚一线,用眼睛和心灵去寻找答案。

清洁能源守护青山绿水

盛夏时分,在湘西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顶俯瞰,一垄垄茶树随着山势蜿蜒而行,如海浪般向远方舒展开去,葱茏翠绿的茶园上空处处弥漫着香茗的气息,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左手搭着观景台栏杆,右手指向远方,问记者:“你看美不美?”

从2008年人均年收入只有791元的偏远小山村,到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8318元的夯吾苗寨,龙献文说到未来发展信心满怀。

几年前,村里实现电能替代,以电制茶代替煤烤茶使茶叶品质和村民收入翻番。如今,充电桩等新能源建设的入村落地又给他带来了整个旅游村客运升级的新希望。“等把充电桩建好,我们就能用新能源环保车代替景区大巴,推动整个村子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方便300多户村民的交通出行,感谢国家电网公司的‘新基建’助力我们赢得青山,赢得未来!”

无独有偶,在比邻而居的花垣县十八洞村旅游景区停车场,一排崭新的充电桩引人注目,5台功率120千瓦的直流快充双枪充电桩可同时为10台新能源电动汽车快速充电。

2019年底,在了解到该村希望用电动巴士替代现有燃油接驳巴士,以及为日趋增多的新能源汽车自驾游客提供社会化充电服务的需求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密切跟进,多次向领导、职能部门汇报沟通,聘用村民承担工程劳务,总投资概算近200万元,最终促成了这一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合作建设项目的落地。

6月2日,十八洞村委员会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送来感谢信,表达对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精准扶贫、服务美丽乡村事业的感谢之情。

“十三五”以来,湖南电力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328.39亿元,全面完成6423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实现自然村全部按标准通动力电;开展光伏扶贫,完成4131个光伏扶贫电站配套电网建设,惠及贫困户8.33万户。

湖南电力还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以“百县千桩万联亿度”为目标,推动“三湘四水”绿色发展。

精准施策造福“湘”里乡亲

“买它买它!”5月10日,在邵阳市新邵县小河村,湖南电力“青春光明行·爱心助脱贫”扶贫产品首场网络直播销售火爆举办,短短1小时,成功带货3600单,直接为贫困村带来3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在深圳工作的小河村人刘强军恰好在网络上看到这一幕。当天恰逢母亲节,小河野生茶、养生黑木耳……这一件件再熟悉不过、散发着浓浓乡情的土特产出现在眼前时,刘强军再也忍不住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我的母亲越来越爱笑了!感谢湖南电力改变了我的家乡,帮助了我的家庭!”他在电话里哽咽着对母亲身边的湖南电力工作人员说。

“输血”只能解困,“造血”才能扶贫。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湖南电力精准施策,不断创新扶贫模式。

在邵阳小河村,工作队精准帮扶当地村民围绕野生茶、黑木耳、黄桃、脆酥枣等农产品搭建起产业加工链,并通过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助推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的“走火”,当地8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说起村里的变化,78岁的邓运秀从凳子上站起来边比划边说:“上山采了野生茶卖给村里扶贫车间就能赚七八十块钱,我这个年纪还有钱赚,以前想都不敢想。”她转身指着自家经过改造的砖瓦房笑着说,“水泥路、自来水、电都通上了,你说好不好。”

深挖贫困村农产品市场潜力,2019年以来,湖南电力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共计2347万元(截至5月底),依托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倡导“消费+旅游”扶贫,在新邵县小河村、平江县坎塘村、凤凰县芭科村等地推进旅游扶贫,实现旅游收入110余万元;精准实施“教育+就业”扶贫,面向全省51个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考考生,定向培养乡镇供电服务职工,2018年、2019年,两年共计招录5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考生310人。

党心民意汇聚,使命更兼深情。湖南电力尽锐出战,选派133支驻村帮扶队、271名工作队员,扎根133个帮扶村(其中贫困村92个),下沉一线,精准发力,让山山水水旧貌换新颜。2016年至2020年,累计定向捐赠4293.1万元、项目239个,用于驻点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扶贫产业发展,解决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业灌溉等问题。9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精准脱贫1.41万户、5.07万人。

芷江供电:创业10年的新愿望

2020年,是湖南省新店坪镇芷江鑫满园花椒合作社负责人向先凯返乡创业的第10年。

2010年以前,他在外打工,因看到了花椒种植业的前景,最终选择返乡创业。通过10年的坚持和努力,如今的花椒合作社已经小有规模。不仅带动了周边40多户老百姓种植了600余亩花椒,而且在旺季还会雇佣140多名工人。

“目前,我们只能进行一些基础烘干类的粗加工,产品的价值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向先凯说,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他有了开办花椒深加工厂的念头。但是村里电压质量不高,难以带动花椒冷库、榨油机等设备,办厂的愿望一拖再拖。

直到芷江供电公司开始对新店坪镇进行农网改造,向先凯又重新燃起了办加工厂的希望。选好厂址,向先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了该公司新店坪供电所,在营业厅前台人员的指引下填好了申报资料。供电所副所长尹铂泉和营销技术员热情接待了他,并和同事根据申报情况来到加工厂进行实地勘测。供电公司不仅马上为他启动了办电程序,还帮助他优化了办电申请,制定了专门的接电方案。

“我算了一笔账,多亏了农网改造以及供电公司‘三零’服务政策,光是接电的成本,少说就替我节省了十几万呢!”向先凯说,现在万事俱备,只要等农网改造工程一结束,他的厂子就能投入生产了。

邵阳供电:“扶贫队长”做强产业拔穷根

“村里能发展产业,靠的还是谢书记的坚持和信念。”湖南省新邵县小河村村支书刘泽荣说道,他提到的谢书记,即湖南电力驻村帮扶队队长,小河村“第一书记”谢历冰。从花竹村到小河村,驻村扶贫6年来,他始终保持攻城拔寨的决心,全力以赴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成了他的心头事,通过走访他得知该村贫困原因是村内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化生产,于是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生根。

2018年10月,谢历冰充分发挥电网企业技术和专业优势,利用光伏大棚建成了“农光互补扶贫车间”。引进制茶设备,并成功打造“小河野生茶”“小河高山黑木耳”品牌,注册“老山凼”商标。

小河村产业发展起来后,谢历冰敏锐把握时机,鼓励村民开设农家乐及民宿,去年他先后组织举办了“5.12魅力小河”“9.19笑满三湘”等活动,共吸引游客6000多名,带动消费117万余元,成功打造“旅游+消费+产业”扶贫模式。

在谢历冰带领下,2019年小河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成功脱贫83户,贫困发生率从30.7%降至0.1%以下,村民人均收入从6500元增长到12000元,村集体纯利润突破20万。

醴陵供电: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老邹每天起早贪黑,一心发展养鹅产业,还带领村里贫困户养殖,贫困户都非常感谢他。”湖南醴陵供电公司金阳村驻村扶贫队员说。队员说的老邹就是该村自力养鹅基地的主人邹卫明。

8岁时邹卫明因病导致右眼失明,妻子杨莎也是多重残疾。扶贫队员结合政府政策,帮助邹卫明夫妇申请残疾人五保。但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家中的花销也越来越大,邹卫明萌生了养殖创业的想法。

2013年,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在石龙村成立了自力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养鹅之路。株洲市残联、醴陵市团市委等部门了解后,为他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销售渠道,邹卫明的养鹅之路步入了正轨。

2016年,邹卫明想把他的养殖成果带回家乡枫林镇金阳村。扶贫队员听到这个消息,帮助他把合作社搬到了这里。在扶贫队员的联系下,邀请了8名残疾人一同创业,同时还吸收了当地30余名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养殖种苗、技术援助和销售服务。“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他立志要带领这批人一起致富。

截至目前,醴陵供电公司开展扶贫农产品进入职工食堂活动,消费邹卫明的家禽产品6万余元,在驻村帮扶队员的帮助下,邹卫明平均每年给金阳村的贫困户送出鹅苗600余只,给贫困户每年带来收入近7万元。

作者: 侯建明 刘敏学 蒋叶子 陈拓 吴恬茜

阅读排行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   |   投诉

湘ICP备200020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