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红光:一位老公安的红色情怀

   来源:www.ddsjrmt.com
   编辑:张可杨   
 

本站网址:www.ddsjmt.com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廖隆章

  从寻找失散的老红军,到挖掘公安英模的瞬间壮举,阳红光用镜头发掘、展现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动人故事,为这些时代英雄立像。“在使用摄影这种艺术手段来完成如此规模宏大的创作,《共和国不会忘记》的‘三部曲’无疑是史诗级的。”评论家给予了阳红光的作品最高评价。

  这“三部曲”是指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以失散老红军为主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湖南省平江县失散老红军肖像摄影》以及《永恒的瞬间——改革开放四十年湖南公安英雄壮举摄影再现》《共和国不会忘记——1949至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纪实摄影》三部大型纪实摄影作品。

  “三部曲”的作者阳红光是一名“老政法”,曾在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等政法单位担任要职,也是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阳红光2016年从湖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任上退休后,夙兴夜寐,短短三年时间完成了两部公安题材的拍摄和展出。线下超过60万人观展,线上超亿人浏览,并在题材组织、拍摄手法、展陈方式等方面开湖南乃至全国摄影界的先河。

  抢救拍摄:“失散老红军 ”

  阳红光的故乡湖南省平江县,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国红军的摇篮之一。这里1921年就产生了共产党员,1923年成立了党支部,1928年爆发了彪炳史册的“平江起义”。革命战争时期,25万平江儿女付出了生命,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两万多人,占湖南全省的五分之一。从平江走出去的共和国将军首次授衔有52位,为全国四大将军县之一。家乡的红色故事一直感染着这位“老政法”。

  2012年前后,有人告诉阳红光:“家乡的失散老红军尚存者不多了,他们太需要关注了。”阳红光心头一颤!立即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摸底、寻访工作。据民政部门统计,1983年,湖南省共有失散老红军3386人,其中平江县808人。至2012年8月,平江县仅存24人。

  他们都是当年红军队伍中的“红小鬼”,有侦察兵、通信兵、敢死队员、伤兵护理员……他们多是在战斗中负伤、在突围时被敌人打散,有个别是被敌人俘虏受尽严刑拷打获释后与部队失去联系。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回到家中,种田、织布、婚娶、生儿育女,解放后多数成为基层骨干。他们对当年血与火的经历引以为豪。有的老人至今能吟唱多首红军歌谣,有的能用手中的拐杖比画挥刀杀敌动作。但是,他们从未将这段经历视作资本,只是安居大山深处,平静地生活,安然地老去。“不能让他们的故事永远沉寂在这山旮旮里了。”就在阳红光准备采访的前期又相继有4名老人离世。他意识到,这是一次抢救性拍摄!

  如何留住他们的故事?照片又该如何表现?“我釆用4×5的大画幅胶片机,用纯白背景将被摄者从生活中剥离,并且面对面等身高拍摄。”阳红光说,以此给予他们如同英雄般的视觉待遇。当18位老人的等身高肖像屹立在眼前时,朴素的黑白照片,给人感觉仍是那么高大、巍峨……

  “我的镜头虽然无法穿透历史的纵深,记录他们当年抛洒鲜血乃至生命的付出。但所能聚焦的,是他们被时光之刃刻下的满脸皱纹,是他们因劳作和岁月而佝偻的身躯,是他们简朴粗糙、渗透汗渍的布衫。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坚忍与执着,那种朴实与包容,那种忠诚与纯粹……”谈到创作感受时,阳红光表示。

  2012年到2013年的业余时间里,阳红光基本上呆在平江。他和爱人拿出部分积蓄,分发给每一位老红军。

  2013年8月5日至8月13日,《共和国不会忘记——阳红光·湖南平江失散老红军肖像摄影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8号展厅内展出。除了展出了18件老红军的独立肖像作品外, 还有1张是失散老红军的合影。

  展览结束后,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了《钟耕深》《陈茂凡》两幅作品。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中心收藏了整套作品。著名策展人顾铮认为:“阳红光以肖像摄影的方式将失散老红军们重新召唤在一起,给予了他们新的身份认同。”

  专业再现:“永恒的瞬间”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每当看到公安民警舍身忘死、感人肺腑的事迹,我都深受感动;每当听到公安民警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赴汤蹈火、流血牺牲的消息,我都深感心痛。”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5月19日在接见全国公安英模代表时的讲话,阳红光深有体会。

  阳红光在政法系统工作38年之久,其中在公安机关长达28年,分管过交通管理、刑事侦查、禁毒、治安、监所管理、人口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工作,他亲历、目睹了无数战友的英雄壮举。

  阳红光曾身处一线,指挥处置了长沙货运南站的液化气泄漏引发危爆仓库爆炸起火事件;曾在与武装跨国跨区域制贩毒品犯罪团伙的战斗中直面生死;三次在指挥侦办案件过程中亲历车祸和死神擦肩而过。

  2013年隆冬,当时正分管刑事侦查的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阳红光一行4人,驱车前往祁东县指挥破获特大持枪抢劫金店案,途中因冰冻路滑发生车祸。他虽然有惊无险,但同事赵剑、敖平洋等3人却身受重伤。

  后来,他妻子在一篇日记中,记录了和敖平洋妻子的对话:“我推开病房,整个床被厚厚的被子盖着,看不见人。我走上前,撩开捂在敖平洋头上的被子,发现他整个头部、脸部都被纱布缠绕。我把头伸进去,听见了他的呼吸,心里立马觉得:他还活着!活着就好,只要他活着就好!然后我隔着被子摸了他上身的两边:两只手还在;顺着摸下来,两只脚还在。这下我终于放心了:他还活着,他手脚还健全……”当刘老师讲完这些时,我俩四目泪流。同为警察妻,心思都一样,每天都只有一个心愿:丈夫安全,丈夫活着就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作为一名老警察,阳红光亲历和目睹了身边的众多英雄壮举,听闻过无数英雄家属的感人故事。对于这些和平年代的英雄,他有着特殊的感情。

  1978以来,仅湖南省就牺牲公安民警600多人,受伤近两万人。每年有数千民警立功受奖,被评为全国级和省级劳模近百人,被评为全国公安二级英模以上的达77人。

  “英模的事迹应当让更多人知道,让历史铭记。”这样的想法,阳红光越来越强烈。退休之后,阳红光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实践。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节点的纪念,尤显意义特殊。

  当摄影师、公安民警、检察官、党委政法委领导等身份融合在一起,产生的叠加能量,让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成为可能。

  2017年年初,阳红光在省公安厅的支持下,从众多公安英模中遴选了19位作为拍摄对象。拍摄方式上不能与第一部雷同,他在认真思考着。

  “一部美国好莱坞大片——《血战钢锯岭》启发了我。”阳红光回忆创作过程时说道,影片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通过声光电等电影表现手法,把人物的形象、故事、表情等都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

  阳红光联想到自己过去直接指挥的一些抓捕战斗,那些血火交融的场景瞬间浮现在眼前。他想到了用拍电影的手法来定格公安民警英雄壮举瞬间。

  “最能够打动人、震撼人的,也就是公安民警为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舍生忘死的那一幕。”那是阳红光最希望呈现的。

  2017年6月22日,正式启动拍摄。阳红光领衔一支20人的创作团队,分成导演、烟火、灯光、化妆等数个小组。以类似电影拍摄的方式,在原案发现场,选择相似的天气条件,由19位健在的英模“出演”本人,重现他们当年的英雄壮举。

  阳红光介绍,为了准确再现英雄当年与犯罪分子搏斗的场景,他专门邀请了刑侦画相师参与拍摄,先根据英雄口述,用草图描绘出当时搏斗双方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然后基本按“图”摄影。为了让影像更逼真,“穿越感”更强,借助了道具、化妆、灯光、人造雨雪、烟火特效等拍摄电影的手段。

  这种拍摄方式立即得到了多位摄影界权威的高度认可,著名摄影评论家顾铮先生将这种创作手法定义为“建构性的历史还原”,“创造性地将纪实与虚构结合于一体”。

  通过“情景再现”对摄影叙事观念的突破,确保了现场“触觉元素”的真实,又再现了事件的过程。19个公安英雄形象呼之欲出,永久铭刻在观者的心中。

  此主题摄影从2014年创意算起,从2016年立项、摸底、遴选对象到拍摄、制作,到2018年展览、出版画册,历时近5年。20多家传统媒体和国内、省内几十家网络新媒体作了深度报道。线下数十万人现场观展,线上近亿网友观看图片、参与热评。这在湖南摄影史上创下了一个个崭新的纪录。首展结束后,阳红光将整套展片赠送给警察的摇篮——湖南警官学院,该院还为此专门建了展馆。

  有观点认为,摄影艺术中,“情景再现”并不鲜见,但请出当事人在原现场“再现当年的故事”,鲜有先例。《永恒的瞬间》所采用的方法和其背后的观念思考,将虚构的成分与真实的成分交织在一起,涉及对摄影的重新定义,很有进一步研讨的价值。

  “红光,你宣传这个很好。但是牺牲了的、因公殉职的烈士,还有躺在病床上的民警也要好好宣传他们,尤其不能忘记他们。”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关春在参观阳红光《永恒的瞬间——改革开放四十年湖南公安英雄壮举摄影再现》影展时对他说。

  这句话阳红光记在了心里。

  铭记不忘:英模和家属

  房间里摆放着几件旧家具。一名女性侧坐在简朴的床铺上,她一袭长发,尤为抢眼。窗前的斗柜上,摆放着一位年轻的公安消防军官的遗像,打开的衣柜柜门上挂着一身消防制服。

  这张题为《长发为君留》的照片,是阳红光《共和国不会忘记——1949至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纪实摄影》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1990年5月19日晚9点多,浏阳市(原浏阳县)消防中队中队长李科林在外忙碌一天回到家。“刚进门,我就觉得他很累。”李正萍回忆道,面对5岁儿子的呼唤,丈夫只是笑了笑,仰身躺在摇椅上休息。

  不久,火警声响起,李科林像突然打了强心针般跳了起来,大步往门外走。 “今天不是你值班啊!” 李正萍当时冲丈夫喊了一句。平常李科林出去再晚也会回来。但是,那天李正萍只等到了丈夫牺牲的消息。李科林生前曾不止一次对妻子说:“你头发这么长,真好看,我真的好喜欢。”这句话,李正萍记了一辈子。丈夫离开后,29年来,身高1.6米的她再没有剪过头发,头发长到1.4米多长。

  每当思念袭来时,李正萍都会一个人坐在卧室里对着丈夫的照片静静地梳理长发。她想,丈夫一定会看到,一定很喜欢。丈夫走后,房间里除新添一张沙发外,其余都是丈夫在时的家具。这就是《长发为君留》的创作背景。

  为反映牺牲、伤残公安民警群体,阳红光《共和国不会忘记》三部曲中的收官之作选中的坐标正是湖南省会长沙。

  “长沙市公安局有关领导希望我能拍一组反映长沙市公安民警艰苦奉献70年的纪实摄影,我原本选定拍摄对象全是牺牲民警,找素材时看到了长沙市公安局政治部拍摄的《英雄无悔》的优抚片,此片基本上反映的是伤残民警。我看后落泪了。伤残民警真不容易!那种情怀纯粹而高尚。太不容易的还有警属,尤其是伟大的警嫂,这些不为人知的方面,如果不反映出来,我会终身遗憾。因此,我决定调整构思,选择牺牲和伤残民警各10名进行拍摄。”阳红光说,加上黄关春同志的嘱托,他心潮澎湃。

  李科林只是一个代表。2019年,阳红光开始了第三部曲的拍摄,与第二部比较,尽管拍摄的对象还是公安民警,但是区别在于:第二部拍摄对象是全省的,都是活着的公安英雄,时间跨度是40年。而第三部拍摄对象仅在长沙市,时间跨度是70年。70年间,长沙公安机关牺牲了68名民警,伤残了6000多名民警,其中重伤1500多名,致残的有1000多名。

  “我是老警察。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我不仅被英烈和伤残民警的事迹震撼,也常为警属对已离去或伤残的亲人那种浓情而噙泪。”阳红光说, 我们除了讴歌公安英烈的壮烈事迹,还有警察家属们的非凡胸襟和情怀,他们面对困难不低头,她们笃守感情、代夫养老教子的大爱情怀等。

  一级伤残民警谭灿江的家属肖慧君的故事尤其令阳红光泪目,在谭灿江胸脯以下没有知觉、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她选择了和他结婚。采访中,她说自己从小崇拜英雄,第一次与谭灿江见面时就爱上了他。既然选择了就要走下去。

  民警彭念波在为自己伤腿包扎护理带的照片,让很多观展者长久驻足。2010年,在一次抓捕犯罪分子过程中,彭念波从6米高的楼上坠下,全身10处粉碎性骨折并错位,被评定为因战五级伤残。为了尽快治愈和康复,彭念波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当时在长沙市三医院为彭念波做康复治疗的护理师尚艺义无反顾选择与他结为伉俪,他俩的故事,一直是警队佳话。

  如今已是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大队长的彭念波,带着一身伤痛依旧奋战在打击犯罪的最前线。摄影展上,面对观众心疼的目光和关切的询问,彭念波显得很坦然:“比起那些因公牺牲的公安先辈,我是幸运的。伤病折磨不算什么,我要带着他们的牺牲精神勇敢地战斗下去。”

  “在拍摄这些作品时,很多时候是含着泪按下快门的。”阳红光说。对伤残民警的拍摄,则以一种勇士的豪迈之气切入。每一位伤残民警都有一种“轻伤不下火线”的豪气。他们有的一出院就上案,有的未出院身上带着钢板、钢钉就外出执行抓捕任务。

  “阳红光先生的三部曲,曲曲都是英雄主义的赞歌。这部收官之作告诉我们,英雄主义才是共和国最有光芒的精神,英雄主义是共和国之魂。”著名作家何立伟在展览开幕式上动情地说,在当今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唯有高歌英雄主义才能振奋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复兴这一伟大事业有最充沛的元气和激情。

  这部作品中,人物普通而又真实;一个警哨,几件血衣,一张X光片伤情照片、几枚勋章等英雄的遗(旧)物和老照片,虽然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搏斗冲杀,这些元素客观呈现,却是满目悲伤。原来,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都是公安民警们日常的自觉举动。

  当独幅照片不能完整表达作者立意时,阳红光采用影像并置的呈现方式,来弥补单幅作品在多维度叙事结构中的不足,把牺性烈士的遗物与家属缅怀的主图并置,提高了作品的完成度和叙事的完整性。这部作品中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一张生者和死者的合影,生者向着镜头敬礼,死者是其家属捧着的牺牲的英雄的遗像,他们生前安详的目光注视着前方。

  整部作品二十个人物既独立成篇,又是一部颂扬英雄主义的完整集合,为最后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三部曲落下重重的一笔。阳红光借用倒叙这种文学语言,用影像来追述和还原当年历史真实和集体记忆,这种影像思维在纪实摄影中无疑是少见的。

  阳红光是在用镜头提醒我们: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否则就是丢失良知和良心!

阅读排行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   |   投诉

湘ICP备20002094号-2